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07篇
  免费   155篇
  国内免费   165篇
教育   20351篇
科学研究   2047篇
各国文化   79篇
体育   589篇
综合类   508篇
文化理论   114篇
信息传播   5239篇
  2024年   342篇
  2023年   1122篇
  2022年   763篇
  2021年   801篇
  2020年   753篇
  2019年   610篇
  2018年   321篇
  2017年   457篇
  2016年   651篇
  2015年   1127篇
  2014年   2273篇
  2013年   1818篇
  2012年   2167篇
  2011年   2183篇
  2010年   1616篇
  2009年   1653篇
  2008年   2038篇
  2007年   1395篇
  2006年   1357篇
  2005年   1245篇
  2004年   1017篇
  2003年   921篇
  2002年   660篇
  2001年   546篇
  2000年   378篇
  1999年   151篇
  1998年   108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安泰 《新闻知识》2001,(8):39-40
新闻导语,是指消息的开头,通常是消息的第一个自然段。它用简明、生动的语言,把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提炼、概括和展示在开端部分,吸引读者的注意。   导语的“导”字,含有“开始、启发、吸引”三个涵义。美国新闻学者威廉·梅茨说:“抓住或失去读者,取决于新闻稿的第一段、第一句,甚至第一行。”   新闻学者洪天国在《现代新闻写作技巧》一书中说:“一条优秀导语的标准有两条即可,一是抓住新闻事件的本质,使读者读导语以后而略知全篇新闻,二是能吸引读者的目光,迫使他不得不接着读导语下面的新闻主体。”   根据…  相似文献   
42.
课堂提问的设计原则是 ,为新课准备、预备知识 ,以旧引新 ,诱发学生求知欲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43.
44.
音乐可以激发人的情感,启迪人的思维,鼓舞人的斗志,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能。为此,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让音乐走进语文课堂,让学生在音符上跳动,在旋律中成长,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5.
46.
作为俄国19世纪重要诗人之一的莱蒙托夫是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诗人,对祖国的爱是他诗中一个最响亮的主题。  相似文献   
47.
辣大婶     
当今,为数较少的高考佳作根本无法掩饰大批学生习作不堪卒读的惨状:浅薄的主题、零乱的结构、陈旧的材料、乏味的语言。面对如此作文,有识之士已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如何给中学生“补钙”,引导学生作文走出误区,摆脱平庸的困境?不少专家、学者或作善意的忠告,或为其指点迷津,可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但为何仍收效甚微呢?  相似文献   
48.
保罗.弗莱雷是巴西著名的、当今课程批判取向影响较大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批判取向的课程理论与传统的课程理论背道而驰,重视教师和学生的主体价值,主张运用对话和批判性思维解决课程问题,强调反思性实践和生成主题在课程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9.
所谓“德育渗透”是将思想、观点、精神情操、品德等德育内容.有意识地扩散、影响、迁移、传递给被教育的对象,使他们不自觉地演变、接受默化.达到育人的目的。渗透的过程是人的思想、行为同化的过程。渗透必须依附教学内容。创设可渗透的情景,探索可渗透的机会,渗透的过程是强化的过程。对一个观点、一种思想要反复影响、反复传递、连续扩散、多次迁移直至全部接受。经验告诉我们,在英语教学中用如下方法,可受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0.
“都灵2006奥林匹克教育计划”的目的和主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第20届冬季奥运会将在意大利的都灵举行,为了能够对这一重大赛事进行充分的准备,都灵冬奥会组织委员会(TOROC)提出了以道德、社会、自然环境为中心的“都灵2006奥林匹克教育计划”。该计划从各国现行的教育体系出发,贯穿于旨在能够举办以人为本的2006年冬奥会的初创活动,并在这些活动的开展中不断地发展和实施。一、奥林匹克教育计划的目的从总体上看,都灵冬奥会组织委员会针对中小学生,主要是16~18岁的青年学生提出的“都灵2006奥林匹克教育计划”,希望能够达到三个目标:l.运用奥林匹克赛事这样重要的场合来促进青少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