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7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陆庆 《学子》2014,(15)
书声琅琅,顾名思义就是指读课文时声音响亮。语文的课堂教学离不开一个"读"字。在《新课标》中无论中年段,还是高年段都要求学生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训练学生的朗读,都会采用齐读的形式。齐读固然有其优点,但是由于年段的变化和学生自身的原因,往往会出现一些特征性的错误。齐读时出现的错误,大都和学生的注意力以及个人的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92.
正这里的校园秀美整洁,处处绿意环绕;这里的校园翰墨飘香,处处书声琅琅;这里的校园活力四射,承载着众多学子的梦想。它就是坐落在九龙江畔、创办于1920年、深受家长和学生好评的漳州市第三中学(以下简称"三中")。一直以来,三中秉承着"进德、崇正、博学、健美"的校训,致力于创办让家长放心、让学生开心、让教师顺心的教育,经过多方探索和努力,不仅取得显著的办学成效,还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全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优秀学校""全国心理辅导特色学校""全国中学生体育协会排球分会副主席  相似文献   
93.
时间像流星一样,转瞬即逝,留下的,只有美好的回忆。已经从教15年的我,总想着为学生的成长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尤其是成为高沛沛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之后,我既有压力,又有动力。一次工作室集中学习,高老师向我们推荐山东潍坊韩兴娥老师的作品《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大家读得非常有兴致,阅读完并进行后期交流后,我们几个和高老师一起去山东潍坊参加了"韩兴娥课堂教学艺术研讨会"。回来以后,在工作  相似文献   
94.
《时代广场的蟋蟀》这本书主要讲述了蟋蟀柴斯特因贪吃掉进了一只野餐篮里,被带到纽约最繁华的地方——时代广场的地铁站。在人情冷漠的纽约,幸运的柴斯特遇到了聪明的塔克老鼠和忠诚的亨利猫,还遇到了爱他的主人——男孩玛利欧。柴斯特用它绝妙的音乐天赋回报了朋友们的真挚友情,帮助玛利欧一家摆脱了困境,自己还成为了震惊整个纽约的演  相似文献   
95.
童年是学习认识的启蒙阶段,无疑相当于人之春天。“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在孩子们的童年里播下怎样的语文种子呢?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在他们的童年里,语文都去哪儿了?语文课堂:情趣在哪儿许多语文常态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情绪几乎没有什么起伏,整个语文课堂在程式化的教学方法、概念化的课文分析、公式化的语文练习中完成。这样的课堂对于学生来说如食鸡肋。学生的童年语文,怎么能没有快乐,怎么能丢失美感,怎么能缺少情感?  相似文献   
96.
理想课堂在我看来,其实可以拆分为对"理""想"二字的追求上。"理""想"并蓄的课堂才是有价值、有追求、有思维含量的现代课堂。"理"字当头理字可以组词为"理念"。但当下缺的不是理念,而是怎样更好地把理念转换为课堂行为的能力。因此,"理想的课堂"在我眼里第一条就是要有"理性"。没有理性的课堂,盲目随着时代的风向游走,忽视了课堂本应固有的不变的东西,那就成了天上的飘絮、  相似文献   
97.
一、案例背景语文阅读贵在引导学生"品真"与"悟情",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诠释。《向生命鞠躬》是一篇关于"生命"话题的叙事散文,文中蚂蚱这种再平常不过的小动物悲壮逃生的一幕却足以震撼读者的心灵,它的倔强引发了人们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如何让学生理解这种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呢?这是教学重点亦是教学难点。针对这一点,笔者发现许多语文教师往往会将语文课上成单调的说教课或政治课,其实,这正与语文教学的目标背道而驰。语文学科的独特魅  相似文献   
98.
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习作起步阶段,我们总是习惯性地认为,三年级的学生惧怕作文,害怕写作。其实不然,在还没开始接触一种事物、对它知之甚少的情况下,又何来畏惧可言?之所以惧怕,是因为在他们刚开始接触习作的过程中,教师教不得法及"习作很难"的心理暗示为习作蒙上了重重阴影。经过近一年的探索,对于三年级习作教学,我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并找到一个在我看来极为重要的助跳板——阅读活动。  相似文献   
99.
在文化立校、经典育人的大背景下,我校提出"经典浸润人生,书香伴随成长",几年来取得累累硕果。总结实践经验,可用"四个浸润"来概括:一、环境浸润1.耳染。每逢星期二上午8时正,美丽的"海尾小学"校园就会回荡着同学们和着《弟子规》、《三字经》那节奏欢快、韵律明朗的旋律而响起的明亮的歌声。这是学校红领巾广播站的"诵经典提素养"专题广播。广播定时定期、内容丰富多彩,涵盖诵读古诗文、爱国志士的故事、中华民族重要传统节日、家  相似文献   
100.
庚子新春,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人们正常的生活节奏。学校也被迫按下暂停键,原本书声琅琅、笑语盈盈的校园,如今空空荡荡,看不到学生的身影。因疫情防控需要,我每天仍然按时到校。偌大的校园内,烂漫的春花在恣意绽放,不时传来鸟儿清脆的鸣叫声……此情此景,让独处校园的我心情难以平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