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2篇
科学研究   19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16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89年   5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喻厚伟  胡显 《科技广场》2012,(7):180-182
网络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大学生生活方式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也相互联系并相互区别;网络二重性对大学生生活方式二重性产生直接的影响。网络的自然属性重塑大学生的社会结构,二重地改变着大学生生活的时空结构。网络的社会属性削弱大学生现实社会关系的不平等性;改变大学生生活的社交范围,并为其提供更新的社交方式;二重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与心理。  相似文献   
22.
本文从波粒二重性的粒子到波粒二重性的场对观点解释微观客体进行剖析,阐明"粒子与场"这两个侧面的内在联系,粒子和场的观点还各自存在缺陷,不能全面解释微观客体。  相似文献   
23.
士人命运的悲剧性是《史记》悲剧意蕴所在。士人命运的悲剧具有二重性,具体展现为三种形式:一种表现为士人自觉的臣服于客观环境,在名利的追求中丧失了人之为人的主体人格;一部分士人在客观环境和主体人格两者之间追求一种调和的存在,明哲保身;另一部分士人在客观环境的束缚中追求主体人格的独立存在和价值的不朽。他们共同表现为以君主意志和客观权势为主要内容的环境对人的主体意志的摧残。士人命运的悲剧二重性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人追求自我发展的无限性与客观历史发展进程的悲剧性冲突。  相似文献   
24.
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要实现"有效课堂",就必须重视校本教研,而校本教研的实施可以通过落实课例研究的"二重五步"教研范式来实现。规范教研的过程,明确追求目标,合理寻求教研成果,可以很好地促进教研活动的持续和深入,有力地提升教研组和备课组的教研能力,从而对规  相似文献   
25.
哈代是出于十九世纪末社会转型时期的诗人和小说家,作为自然主义的代表人之一,他的作品基调是悲观的。但是同时哈代信奉社会向善论,作品中有生机和希望。悲观主义在其作品中有二重性,即种不加掩饰的绝望和蕴含乐观的希望。本文以哈代的名诗《黑暗中的鸫鸟》为例,解读了哈代诗歌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26.
第五讲社会思维的基本特征社会思维的实质和表现,说明社会思维具有真价二重性、时代性、全面性、开放性、民族性和可控性等几个基本特征。一、社会思维的真价二重性人类一切有目的、有意识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都要坚持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这两条基本原则。人只有同时坚持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才能有效地改造世界,满足自身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人的思维活动作为认识活动,其任务就在于客观地把握客  相似文献   
27.
28.
数学概念具有二重性——过程与对象,两者同属概念的两个侧面。在概念的学习中,应辩证地认识两者关系:概念的获得有先后次序;对象的形成经过内化、压缩和实体化三个关键环节;过程与对象的作用同等重要,二者不可偏废;概念具有层次性,但学生往往只能掌握概念某个层次的意义而非全部意义;概念学习由过程向对象转化时,学生的认知并非与之同步变化;概念学习由过程向对象转换需要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29.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哲学与经济学的联姻,人的本质不再从单纯的理性思辩去思考。通过对人的本质、技术的本质的剖析,阐述了二者的密切联系技术的本质是人的本质的表现形式。技术的发展于人的本质的发展无愧于一把双刃剑。惟有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趋利避害,人的本质的发展方能被推至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30.
关于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呈长期扩大的趋势,对此我们应有正确的认识,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必然引起两极分化而激化社会矛盾,而走平均主义的老路,必然使社会经济发展缺乏内在动力。我们不能走平均主义的老路,要正确对待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正确认识收入分配差距的二重性效应,客观谨慎地认识“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理论”,充分认识非效率收入的危害性。通过发展经济、科学处理效率与公平之间关系、营造平等竞争机会、规范非效率收入、加强法制建设、关注三农问题等手段,妥善解决收入分配差距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