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58篇
  免费   4篇
教育   3866篇
科学研究   61篇
各国文化   23篇
体育   74篇
综合类   125篇
文化理论   12篇
信息传播   30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224篇
  2014年   488篇
  2013年   320篇
  2012年   343篇
  2011年   364篇
  2010年   312篇
  2009年   281篇
  2008年   380篇
  2007年   195篇
  2006年   203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152篇
  2003年   204篇
  2002年   172篇
  2001年   155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崔莺莺是著名的元杂剧四大爱情剧之一的《西厢记》中的女主角,是作者王实甫倾尽心血着力塑造的一个反封建礼教,追求幸福的爱情生活,争取婚姻自由的封建礼教叛逆者的光辉形象。在崔莺莺身上反映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体现了人性的复苏和觉醒,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美满幸福的爱情生活的美好愿望,成为千余年来,广大青年男女追求爱情幸福的楷模。  相似文献   
72.
73.
莫让纷繁的形式束缚学生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张家港高级中学和扬中高级中学一直进行生活化创造性的作文教学,一直主张作文并不是技巧的,而应该是一种精神和情感的训练。在特级教师高万祥、蔡明、严华银等人的主持下,他们自己编写作文教材,虽然还不能形成完整的系列,但语文老师在作文课堂形式上大胆尝试,已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富有特色与个性的作文课堂案例;还开设日记课,编写并出版了有独特风格的日记本,在数字时代用笔墨记录着生活的每一天……这里发表的是两校自编作文教材的一篇样张,窥斑见豹,我们可以从中感受着这两所学校作文教改的特色。  相似文献   
74.
川端康成的小说就人物而言,群体上形成的空间较小,而侧重于对人物个体“内宇宙”的考察;在背景场景描写上,不追求宏大的社会政治叙事,善于把人物糅和在自然环境之中,充分展示生活在这种环境并与之交融起来的人物美,呈现的是局部性空间特征。川端康成小说的空间艺术特点与其本人的人生际遇、美学追求以及日本的化美学传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5.
本文撇开孔子的圣人形象,从《论语》出发,试图分析孔子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孔子温良平实,幽默可爱,能喜能悲,是一个十足的性情中人。  相似文献   
76.
鲁迅先生善于通过白描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往往一言两语人物形象便跃然纸上,以最简洁的语言达到最传神的效果。然而,在仔细阅缕《祝福》之后,会发现文中在刻画人物形象时有大量的重复性的话语存在,这不免让人觉得奇怪:高超的语言大师难道会写出如此多的啰嗦的闲笔?但转念一想,  相似文献   
77.
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的历史。屈辱的战争。我们不应该忘记;和平的阳光。我们更应该珍惜。解读历史,审视现在,展望未来。世界应早日铸剑为犁……本单元选文以叙事类文章为主。有新闻、小说、通讯、书信等文体。有的谴责非正义战争的残酷.有的记叙正义战争的胜利:作者既有“指点江山”的一代伟人,也有“激扬文字”的中外著名作家。学习本单元,要求:1.把握课文内容;2.评价人物形象;3.品味特色语言;4.体验特定情景与人物心情。  相似文献   
78.
《泣红传》是一部写知青学的大悲剧。作品在大气磅礴的构景之中,又不乏男欢女爱与小桥流水的描写。善于用细节,动态描写和内心独白来刻画人物。此外,《泣红传》的写景也很有特色。  相似文献   
79.
德莱塞认为珍妮与白兰德、雷斯脱之间的爱情是真挚的,不存在着不道德的问题,但却是悲剧性的,他们的命运被环境所左右,从而宣扬"德莱塞式的道德观".  相似文献   
80.
《玉簪记》对《西厢记》的承继是多方面的,但这丝毫无损于《玉簪记》的独特价值。文章从爱情故事的时代特征、寺院道观展示的不同画面和人物形象的精神特质等方面分析《玉簪记》的独到之处,以展现它对《西厢记》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