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92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61篇
教育   13362篇
科学研究   2000篇
各国文化   74篇
体育   686篇
综合类   768篇
文化理论   154篇
信息传播   4377篇
  2024年   106篇
  2023年   407篇
  2022年   363篇
  2021年   366篇
  2020年   368篇
  2019年   356篇
  2018年   207篇
  2017年   369篇
  2016年   477篇
  2015年   703篇
  2014年   1430篇
  2013年   1112篇
  2012年   1574篇
  2011年   1605篇
  2010年   1430篇
  2009年   1489篇
  2008年   2283篇
  2007年   1643篇
  2006年   1141篇
  2005年   990篇
  2004年   960篇
  2003年   603篇
  2002年   449篇
  2001年   346篇
  2000年   246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我国媒介资源的配置存在着严重的失衡状况,绝大部分媒介资源和受众市场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地区,而人口占全国绝对多数,居住区域极其辽阔的农村地区,媒介资源却十分有限。农民周围缺少媒介,缺少接近媒介的机会,也缺少表达自己思想和观念的话语空间。农民与媒体的关系基本上是“疏离”的。媒体与农民的“物理距离”和“社会落差”都很明显。  相似文献   
162.
宋祁  曹桂先 《新闻前哨》2006,(10):30-30
一忌形式主义 建设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及农村各项事业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使整个社会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真正受益。因此,建设新农村新闻报道必须始终鼓实劲、干实事、重实效,切忌形式主义。  相似文献   
163.
闫倩 《新闻传播》2006,(5):14-15
所谓民生新闻,其实至今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大体上可解释为关注百姓的生活、生存、生计的新闻。民生新闻以平民视角关注百姓生活,而且大多笔法平易,强调人文关怀。一般来讲,都市报、晚报、早报等的社会新闻基本都定位于民生新闻。民生新闻因其贴近性强,活泼、实用,与一些板着面孔的报道相比,受欢迎得多,因此在近些年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笔者在翻看几家报纸时发现一个普遍的让人忧虑的现象:民生新闻中有关城市的、市民关心的内容太多,而有关农村的、农民关心的报道太少,形成一个“重城轻农”的倾向。  相似文献   
164.
让农业科技档案信息为农民增收服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司啸宏 《中国档案》2006,(11):17-18
农业科技档案是在科学技术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各种形式或载体的文件材料.是农业科研活动的真实写照.浓缩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和先进生产技术,是一项重要的信息资源和知识宝库。振兴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推广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使之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则必须重视农业科技成果的主要载体——农业科技档案的管理及资源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165.
《记者摇篮》2006,(3):63-63
近儿年,《大连日报》在开展农村报道中,以落实“三贴近”为突破口,集中人力,集中版面,注重采写“农民看得懂、喜欢看”的系列报道和重点报道,形成强势报道,影响力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166.
2005年12月,一个“村官”——四川乐山峨眉山市新坪乡净安村党支部书记兰小平在全国各大新闻媒体亮相,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也相继刊播了兰小平的先进事迹。兰小平是怎样的一个人?他就是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昔日贫穷落后的峨眉山市新坪乡净安村,在村党支部书记兰小平的带领下.短短几年时间,全村形成了食用菌、水果苗木、水稻制种、蔬菜和席草五大产业,实现了电、气、光纤电视、电话、自来水“五通”目标,80%的农户盖起了楼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多元增加到5000多元。该村成为“全国文明村镇”:最早报道兰小平这个典型的是四川《乐山日报》,一篇《小康路上“村官”领航》把兰小平从地方推到全国,从而让这位名不见经传的“村官”一夜成名,走进了全国人民的视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7.
《中国新闻周刊》:中国官员是什么时候开始赴韩学习韩国新村运动的?  相似文献   
168.
中储粮此前“托市”收购+农民卖涨不卖跌+生物能源项目的巨大吞噬力+期货市场的波动,共同造成了此轮粮油价格异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9.
有一句名言:“当今世界一切都在变,唯一不变的是变化”。作为全国最基层的党报,地市党报长期以来面向农村,宣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办成了农村报、农民报。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深化,地市党报究竞路在何方?今后的走向如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0.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已经五年了.我们的经济生活正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可以说,今日的经济实质上已没有纯粹的地方经济可言.各个地区之间、国内各地与国外之间,都体现出互相依存的大前提下的竞争、互利关系。这种时代特点.决定了地方经济报道面临着新的任务。例如:经济的全球化对地方经济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出现的变化给地方中、微观经济带来了哪些影响?和国外企业相比,我们的企业主要差距在哪里等等。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菏泽日报社于1998年创办的《经济周刊》,试求以全球视角报道地方经济,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体会收获良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