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95篇
科学研究   16篇
综合类   10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1.
皇甫山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皇甫山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发现现有两栖类10种,其中古北界1种,东洋界6种,广布种3种;爬行类19种,属于古北种2种,东洋种8种,广布种9种,研究表明,皇甫山两栖爬行动物具有东洋界属性及由东洋界向古北界过渡的特征。  相似文献   
62.
作者对皇甫山自然保护区49种蝶类的分布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皇甫山蝶类的分布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皇甫山蝶类呈现东洋界属性及由东洋界向古北界过度的特征。同时随着海拔升高,东洋界种类递减,古北界成分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63.
粤东地区植物区系组成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粤东地区的植物区系组成种类丰富,区系成分以热带成分为主,区系性质为南亚热带——中亚热带植物区系的中间类型,但偏重于南亚热带,区系植物起源古老,孑遗植物较多,此外,该区系植物所构成的植被尚较多样.  相似文献   
64.
鸟类资源现状调查是开展鸟类研究的基础.2019年8月至2021年12月,以固定样线法为主,随机样点布设红外相机为辅,对大熊猫国家公园绵阳安州片区鸟类进行调查.结合历史文献及公众科学观鸟记录,统计出该区域有鸟类18目56科281种,其中雀形目(Passeriformes)鸟类占优势.有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斑尾榛鸡(Tetrastes sewerzowi)、红喉雉鹑(Tetraophasis obscurus)、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i)等55种;被IUCN物种红色名录评定为易危(VU)或近危(NT)的鸟类4种;中国特有种24种.鸟类居留类型以留鸟为主(175种,62.28%);区系组成兼具东洋界与古北界成分,但以东洋界鸟类占优势;分布型呈南北混杂的过渡特征,但以东洋型鸟类占优势.研究结果可为大熊猫国家公园绵阳安州片区鸟类物种监测及保护与管理提供重要参考.为更好地保护该区域内鸟类的多样性,建议减少人为干扰,加强公众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65.
对我国石斑木属的区系地理进行了初步研究。石斑木属共有15种,中国产7个种、3个变种,国产种占该属全部种数的46.7%,主要分布于华南、西南及华中、华东地区。从该属在我国的分布现状来看,我国的华南地区不仅含有较多的种类,而且其特有现象亦十分明显,是我国该属的现代分布中心。  相似文献   
66.
作者通过多年的野外观察、标本采集及标本签定等工作,整理出比较系统的宜州蝶类名录,并对宜州蝶类的区系特征进行了分析,为宜州蝶类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7.
对清水河保护区的两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共采集标本53号,隶属1目5科9属11种,占贵州省两栖动物总数64种(亚种)的17.19%。主要区系成分为华中华南区种,共5种,占保护区总种数的45.45%;其次为西南区种4种,占保护区总种数的36.36%;华中区种仅2种,占保护区总种数的18.18%。  相似文献   
68.
本文根据大理洱海鱼类资源现状、结合前人资料记载对洱海土著种的存在状况和外来种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洱海土著种呈现递减趋势,而外来种呈递增趋势。本文还对现存洱海鱼类物种多样性变化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洱海土著鱼类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69.
皇甫山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皇甫山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发现现有两栖类10种,其中古北界1种,东洋界6种,广布种3种;爬行类19种,属于古北种2种,东洋种8种,广布种9种,研究表明,皇甫山两栖爬行动物具有东洋界属性及由东洋界向古北界过渡的特征.  相似文献   
70.
2007-2011年对黑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鞘翅目昆虫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经鉴定有14科48属51种.其中叶甲科(Bruchidae)、瓢虫科(Coccinellidae)和天牛科(Cerambycidae)为优势科;保护区鞘翅目昆虫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以古北界和东洋界共同分布种(70.59%)为主;在中国地理分布上以全国广布种(29.41%)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