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1749篇
科学研究   117篇
各国文化   71篇
体育   201篇
综合类   45篇
文化理论   29篇
信息传播   57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201篇
  2013年   222篇
  2012年   288篇
  2011年   319篇
  2010年   284篇
  2009年   211篇
  2008年   262篇
  2007年   210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51.
通过分析《季札观周乐》这篇文章,对中国传统的文学批评的特点作了一个简单的概括。  相似文献   
52.
宗学军 《中学文科》2006,(10):93-93
为了不使教书育人成为一句空话,我在不断地努力着,久而久之,我感到了成功的幸福与喜悦:如果要探究其中的奥妙,那就是把爱心献给学生。 一、以人格魅力吸引学生,成为学生的知心人 一名教师.他的一举一动都始终处在无数双眼睛的注视和严格的监督之下.因此必须时时检点自己,刻刻想到自己的言行举止会不会在学生尚未成熟的心灵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无论这印象是美好的.还是丑陋的,都会对学生独立自主的健全人格的形成有着深远而又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3.
我从陕北回来,印象最深的是那里的黄土。那壁立的沟壑动辄深达一二百米,有着世界上最厚重的黄土。这块土地以它涌流的黄土染黄了炎黄子孙的肤色和母亲河的滚滚波涛。  相似文献   
54.
战争,总会给人一种残酷的印象。关于战争的课文我们学过不少。而《荷花淀》的多媒体教学带给学生的印象却不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55.
易琳娜 《南昌教育》2004,(11):24-24
喜爱活动是少年儿童的天性。成功的班级活动往往在学生的记忆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活动既可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又能使他们长知识、增才干,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活动是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源泉与基础,是班级工作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56.
今年是北京师范大学成立一百周年的纪念.校内教师90岁的人,只有三位了,互相回忆自己曾经承教的先师,几乎俱已仙去,即数起同辈的朋友,亦已寥若晨星.现在先就不可磨灭的印象中不可磨灭的先师说起.  相似文献   
57.
武汉六中  黄德灿 《华章》2011,(12):30-31
文章要有主题,主题如何体现出来?人们常说,画好了龙,还必须点好睛。有了点睛才有主题吗?当然不是。因为文章的主题主要依赖于材料和内容。点睛只不过是把文章内容中含有的思想揭示出来。一般的记叙文章有点睛的必要,考场记叙文章更有必要。强调必要,一是为了引起考生的重视,深化文章内容,二是为了给快速阅卷的老师一个明确印象。可是不少同学点睛做得很生硬,像是硬贴上去的一个标签,给读者留下的是一个不好的印象,显然巧妙点睛是艺术,要做到水到渠成,发人深思,进而让读者拍手叫好,就要值得我们好好想一想。  相似文献   
58.
应言 《华章》2011,(4):34-34
升入了初三,渐渐地,我与王老师有了些许接触。 其实早在初二,我就听说过他的大名。谁不知道那个上了年纪却依然精神抖擞的王老师?谁不知道那个幽默风趣,和蔼可亲的王老师?谁不知道那个上课时慷慨激昂,激情四射的王老师?我带着期望升入了初三,遗憾的是他并不教我们班语文,于是我慕名参加了他的每周四下午的活动课。  相似文献   
59.
从传播效果的理论上看,媒体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聚焦于一个群体,集中报道一些具有相似或者相同属性的东西,就容易造成总体形象的失真,从而形成刻板印象。本文拟通过大众传媒对阜阳城市刻板印象的建构,探讨在城市形象传播中传媒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60.
古希腊人认为,诗代表永恒。和许多当代中国诗人的认知方式相类似,曹立光偏安一隅的诗歌创作恰好也是从追问永恒开始的。任何诗人不同时期的创作多是以历史的断片形式存在的,把它们连接起来,我们就会发现人类求索美和真理的印迹是和太阳的轨迹同步的,难怪博尔赫斯说.只有不属于时间的事物,才在时间里永不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