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897篇
科学研究   70篇
各国文化   28篇
体育   145篇
综合类   95篇
文化理论   10篇
信息传播   24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312篇
  2013年   254篇
  2012年   307篇
  2011年   382篇
  2010年   272篇
  2009年   252篇
  2008年   294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178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近代启蒙思想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综合分析近年来学术界在研究我国近代启蒙思想成果的基础上,以近代启蒙思想家提出的重要的"新民"思想作为切入点。通过对西方启蒙运动的本质和特点的分析,揭示我国早期近代"新民"思想同时具有进步性和局限性的特点,从而得出近代"新民"思想不能达到真正的启蒙效果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个热爱写作的人,从小学起就是。由于奶奶是小学语文教师,我幸运地得到了一位非常棒的启蒙老师。对小学生来说,作文旨在清晰表达,奶奶也如此引导着我说人、说物、说事。其实,稍懂文字的人都可以悟到,文学界的最终目标就基于此,而小学的基本功正是文章最本质的意义——用简洁自然的语言表达你的所思所想。  相似文献   
14.
进步思想的扩大传播和在群众中发生影响为革命和社会新制度开辟了道路.这是历史的规律,正如欧洲的文艺复兴,为产业革命创立了社会基础;法国启蒙思想的传播,为欧洲和世界的资产阶级革命扫清了道路.  相似文献   
15.
中国创作与西方理论:新近文学图书检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现在·未来——中国创作《致一九七五》、《山楂树之恋》、《启蒙时代》都是关于"过去"的书。《我叫刘跃进》是一本关于"现在"的书。《和我们的女儿谈话》文体诡异,可以视为一本关于"未来"的书。由此,我们或许可以大致了解中国当代作家面对过去、现在、未来的重整和想象方式。我叫刘跃进,刘震云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它讲述的是一群进城民工的故事,是一个以建筑工地厨师刘跃进为故事核心的农民工,还有包工头、相关官员、情人、小姐、发廊妹在北京的遭遇小说。这样的题材并不  相似文献   
16.
爱德华·萨义德(1935.11.1—2003.9.24)的《东方学》自1978年出版后在东西方世界引起了极大关注,开东方学话语分析之先河,已经成为后殖民论述的经典与理论依据。萨义德认为东方学是19世纪西方国家对东方的想象,它不仅是"启蒙时代之后欧洲文化据以在政治学、社会学、军事、意识形态、科学和想象各方面塑造甚至制造东方的一个极为系统化的学科。"而且是西方"控制、重建和君临东方的一种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新闻评论是大众传媒的旗帜和灵魂,那么,新闻评论的灵魂又是什么呢?我以为是从知识分子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8.
1918年5月10日在日本求学的周恩来在日记中写下:“本月二号,由烟台出港之船上,国人彭翼仲蹈海而死。其绝命诗上云:‘霹雳一声中日约,亡奴何必更贪生。’彭君于洪宪帝制时,曾被诬。此次愤慨乃就义,不顾身家,超然长逝矣。”——什么人这样震动了年轻的周恩来?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促进小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学习兴趣的形成离不开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势必会促进其英语学习的进步,进而进一步激发其英语学习兴趣。所以,养成小学生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经典教育是通识教育的核心与灵魂。大学生经典教育不类于儿童经典教育的最大差别在于其"再启蒙"的特质。当今时代并非经典离我们远去,而是经典正在以一种全新的生命样式展示和确证自身。大学生经典教育应秉持一种从长计议的情怀,着力处理好教与育、学与考、破与立、显与隐各种关系的微妙平衡。在经典教育实践场域,教育者在教学规律探索中务必升华方法论的因应,强化大学生的切己体验,让经典的"经典性"自然发酵,产生一定的内外效力,进而将经典教育跃升为灵魂解放的高度,在生命自觉和精神养生中推动经典的艺术生命之流不断向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