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61篇
  免费   371篇
  国内免费   357篇
教育   28167篇
科学研究   6838篇
各国文化   46篇
体育   1161篇
综合类   1573篇
文化理论   433篇
信息传播   5871篇
  2024年   224篇
  2023年   897篇
  2022年   547篇
  2021年   844篇
  2020年   844篇
  2019年   869篇
  2018年   460篇
  2017年   828篇
  2016年   965篇
  2015年   1565篇
  2014年   3071篇
  2013年   2590篇
  2012年   2970篇
  2011年   2914篇
  2010年   2580篇
  2009年   2718篇
  2008年   3150篇
  2007年   2665篇
  2006年   2130篇
  2005年   1959篇
  2004年   2167篇
  2003年   2160篇
  2002年   1680篇
  2001年   1338篇
  2000年   834篇
  1999年   290篇
  1998年   160篇
  1997年   161篇
  1996年   117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权利是历史地形成并向前发展的。同样,历史也形成了英国、美国和中国等国的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的内容和特点,也决定了他们不同的公民权利实现途径。对不同国家的公民权利进行比较,可以从比较中发现不足,取人所长,为我所用。这对发展我国的公民权利,完善我国的公民权利实现的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2.
运动性贫血的发生机制与监测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运动性贫血在体育运动 ,尤其是耐力运动中 ,不仅严重影响运动技能的发挥和成绩的提高 ,而且对身体也十分有害。高血容量反应是运动训练适应性表现 ,不会造成真正意义的贫血 ,而运动训练中红细胞溶血和铁储备状况的监测则是预防运动性贫血的重点。本文以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就运动性贫血的发生机制做一简述 ,并筛选取血量微、测试简易、灵敏的指标 ,加强运动训练中铁代谢和红细胞溶血等状况的监控 ,将对预防运动性贫血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3.
34.
35.
36.
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学生……被喻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现代教师似乎已习惯了这种生活节奏,但由于如今独生子女家长们对升学率特别关注,加上评价机制带来的压力,不少教师都感觉自己时常有种身心俱疲之感。有关调查更是表明,半数以上的教师都存在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37.
嘉兴市作为浙江省整体参加新课程实验的地级市之一,已从2003年9月全部进入新课程实验。历史与社会学科是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新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在学科评价上可以借鉴的经验非常有限;同时,它又是将历史、人地理和其他人社会学科的相关知识有机整合的一门课程。  相似文献   
38.
为了探讨力竭运动对不同运动训练人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 ET)和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代谢的影响,用Bruce跑台分别对少年对照组和2组(力量型和耐力型)少年运动员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耐力训练和力量训练均可略提高血浆ET和极显著提高血清NO的基础值,降低ET/NO值,而且与受试者的机能状况有关.这种改变对增加心肌收缩性,加强心肌泵功能,调节冠状血管张力,改善心肌供血有着重要意义;而力竭运动引起血浆ET极显著升高和血清NO极显著降低,导致ET/NO值极显著升高,这可能是引起运动时血压的升高的生理或病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9.
当前教育教学领域正在发生一场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革命,在这场革命性转变的特殊时期,我们的教学管理工作到底抓什么、怎么抓,必须有一个总体上的遵循。对此,我们必须看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和时间概念都已经非常明确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国家对教学工作的管  相似文献   
40.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所确定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我们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使我们能够站在新的高度、更全面地分析教育发展的内在关系,更为自觉、有效地统筹好教育工作中各种关系,促进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