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1篇
教育   102篇
科学研究   24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对我国的居民储蓄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对居民储蓄和国内生产总值的现实数据的分析,研究二者的相关性,同时综合运用多种计量检验方法,最后给出居民储蓄、国民收入以及名义利率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相似文献   
132.
133.
知识小词典     
《云南科技管理》2006,19(3):58-58
国民生产总值G N P(G ross N ational Produd)——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G D P(G ross D om estic Product)——亦称本地生产总值,是一个领土面积内的经济情况的度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间内(年或季)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民收入(N ationalIncom e)——是反映整体经济活动的重要指针,因此常被使用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中,亦是国际投资者非常注视的国际统计项目。社会总产值——也称社会总产品,是指一定时期内(年或季)以货币表现的农业、工…  相似文献   
134.
马克思关于社会总产品的分配学说为建立保险基金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在“扣除”理论中可以看出。为了维持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必须首先从社会总产品中作三项扣除。其中,第一项“扣除”是建立补偿基金.用于补偿生产过程中已消耗的生产资料的资金。这是维持简单再生产所必须的;第二项“扣除”是建立扩大再生产和非生产基本建设的资金源泉。是积累资金的第一部分;第三项“扣除”。即后备基金和保险基金,是建立社会后备基金的资金源泉,社会后备基金又称“社会保险基金”,是积累基金的组成部分.它是国民收入中用于防止再生产过程中断和保持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应付意外事故和自然灾害等需要而储备的资金。由此可见。保险基金是社会后备资金的一种,是由社会总产品的分配而形成的、以保险经济形式建立的、具有特殊用途的货币资金。它来自国民收入。是保证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物质保证。因此,建立保险基金是社会再生产的物质保证;是从社会总产品中所进行的一项必要的“扣除”。是任何社会赖以发展和从事社会再生产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5.
开放经济条件下,众多因素影响着汇率的变动,国民收入变动和利率变动对汇率的影响在国际收支说和货币主义模式中有着完全相反的结论,文章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两种理论模型产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6.
137.
张万朋 《高教探索》2002,(4):19-20,18
投入不足一直是困扰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发展的瓶颈。因此,研究高等教育产业融资问题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国民收入分配分析入手,揭示我国高等教育产业融资面临的四大挑战,提出迎接挑战的六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8.
对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人们经历了一个转型。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前,大都认为它不能像物质生产部门那样及时带来实质性的物质利益和直接的经济收益,因此,高等教育是一种非生产性投资,占用的是国民收入再分配中的消费基金。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纵深演化和知识经济的崭露头角,学界和社会各层越来越明晰地认识到,高等教育投资是人力资  相似文献   
139.
国民收入分配不合理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金融在其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可以通过差别利率、政策性金融机构、信用体系的建立,以及金融行业的改革、金融部门经济分析能力的提高等途径,实现国民收入合理分配和经济的包容性增长。  相似文献   
140.
高等教育人口比重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采用高等教育人口比重作为衡量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指标,用计量经济回归分析的方法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规模进行了国际比较,并进行了分地区比较.实证结果显示:中国高等教育人口比重的实际值低于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当国家的国际平均水平,但是两者相差并不大;产业结构调整比经济发展速度对提升高等教育人口比重的作用更大;各地区高等教育人口比重的实际值均低于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当国家的国际平均水平,特别是沿海地区的差别比内陆地区更大,沿海地区对高校毕业生有着更大的吸纳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