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37篇
科学研究   39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农业科学     
《中国科技信息》2007,(14):283-284
氮胁迫对不同玉米自交系若干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不同硫素水平对大豆硫素含拿的影响;黄土区大型露天煤矿不同复垦模式和年限下土壤肥力的变化——以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为例。[编者按]  相似文献   
22.
有机物料对高产稻区土壤肥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方兆登  徐富安 《科技通报》1992,8(5):309-312
对高产稻区土壤在氮、磷、钾化肥高水平施用条件下,投入有机物料后对土壤肥力及其产量的影响作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增添有机物料后不仅使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增加,而且对土壤的团聚水平、团聚度和结构稳定性、通气孔隙、水容量等的土壤物理性状有显著提高;土壤内在的自动调控性能增强,其抗逆性也增加.而单施化肥区土壤有机质略有下降,速效磷增加.速效钾却亏缺.尽管单化区土壤团聚水平、团聚度比试前土壤有所增加,但孔隙水平仍与试前土壤基本类似.所以土壤内在的自动调控性能和土壤的抗逆性均不及稻厩,麦厩区.因此在灾年(多雨)是稻厩、麦厩区产量较单化区分别高10.60%和14.23%,而在正常年景其产量却无明显差异,这可能与高水平化肥施用有关.  相似文献   
23.
陈永瑞 《资源科学》1995,17(2):46-51
湿地松纯林、湿地松木荷混交林、木荷阔叶林下土壤中的有机质、速效氮、全氮、速效磷、全磷、速效钾和腐殖质酸(胡敏酸、复里酸)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9年生的湿地松纯林,由于凋落物较少,且分解能力较慢,土壤肥力呈下降趋势。而湿地松木荷混交林和木荷阔叶林内的凋落  相似文献   
24.
土壤肥力变化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是影响土壤质量演变的两大因素,而人们的农业生产行为对农田土壤肥力的影响日益加深。中国人口众多,土壤资源有限,其80年代初以来的农地土壤肥力变化备受世人关注。同时中国农村的经济、制度、政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文利用80年代初和2000年的土壤肥力数据以及相应的社会经济调查数据,试图揭示自农村改革以来可能影响土壤肥力变化的社会经济和政策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初步分析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对土壤肥力提高有一定促进作用,耕地资源禀赋则相反。现行土地产权制度与土壤肥力变化之间没有表现出某种明显的相关关系。20年来中国农地的复种指数变化没有破坏土壤肥力,反而因复种指数微略下降而改善土壤肥力。同时近年来秸秆还田的增加有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25.
采用对比分析方法,研究遂宁决山防护林区四种立地条件类型的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变化关系,揭示了该区营造针阔混交林优于针阔纯林,而针阔纯林的营造优于宜林荒山.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变化对提高土壤肥力和经济生态效益方面,可供林业技术措施的设计和实施作为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6.
通过连续三年对新乡市耕土壤养分动态监测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含量逐年下降,其中东部四县分别下降0.03425%、2.5875和0.8875ppm,中西部五县市分别下降0.124%、2.01和3.39  相似文献   
27.
土壤肥力退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建国以来农业生产体制、耕地方法等人为因素对土壤肥力的作用以及由此造成的土壤肥力退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引用高产品种、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以及采用免耕等新型耕作方法,在促进产量迅速上升的同时,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将对土壤肥力发育有较大的负面作用,土壤基础地力、粮食生产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以及化肥的效益均有所下降。建立土壤肥力监测网络,建设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研究合理的轮作、轮耕制度以及增加有机肥料的投入是保护和提高耕地生产能力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8.
为了实现在本世纪末年产100万吨粮食的目标,广大科技人员纷纷献计献策,有人说作物品种是关键因素,应大抓特抓作物品种工作,有人说土肥工作是主导因素,应抓住土肥工作为重点突破。为了弄清在2000年实现年产100万吨粮食到底应抓第一位的工作和第二位的工作是什么,从1995年设立土壤肥力与作物品种增产幅度比较研究,经过三年五个点的试验研究结果是,在土壤肥力三个处理即不施肥,亩施20公斤氮磷钾化肥,亩施40  相似文献   
29.
金涛 《西藏科技》1999,(5):18-21
本文根据试验和调查结果,对西藏冬小麦超高产栽培中的品种选择、土壤肥力,田间管理及产量形成特征几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0.
莆田市常太枇杷园土壤肥力与果树营养状况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莆田市常太镇枇杷园土壤肥力和叶片营养状况分析结果表明:枇杷园土壤偏酸,全N、Mg供给不足,B供给严重不足。有效P含量不高,K、Ca、Cu、Fe、Mn、Zn土壤供给充足,并有偏高趋势。枇杷叶片N、P、K、B、Mg质量分数未达到适宜指标,Cu、Mn、Zn、Fe含量偏高,与施用含重金属农药有关。据此提出了合理施药、培肥的农艺措施,为生态果园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