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50篇
科学研究   298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5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汶川大地震中北川县档案馆完全坍塌,档案受到严重损毁。时隔5年,无情的地质灾害再一次爆发在这片土地上,又一次敲响了档案部门灾备的警钟,凸显了加强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要做好今天的档案灾备工作,首先应当以史为鉴,而上世纪60年代因战备的需要,我国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档案部门都做了相关的档案战备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灾备经验,对于提高今天档案部门的灾备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2.
现代遥感技术可以快速、大范围的获取海量数据,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在地质灾害的预防、营救以及灾后重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遥感技术的特点,结合常见的地质灾害,对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3.
文章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开发工具,总结了地理信息系统在地质灾害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在地质灾害评价和管理、地质灾害的危险度区划评价和GIS与专家系统的集成应用的进展态势。  相似文献   
94.
文章用实例介绍了矿山地质灾害鉴定评价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探讨了用地震烈度法和质点峰值震动速度法进行爆破震动影响的评价,用地表移动区判别法进行地面沉陷影响的评价。  相似文献   
95.
黑龙江省矿山地质灾害主要有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地面变形、地裂缝、水土侵蚀、土地沙化、土地盐碱化、草地退化。根据矿山开采的实际情况总结出矿山地质灾害成因机制主要有客观因素和认为因素,尤其是在人为的影响因素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为今后矿山开采避免地质灾害造成的危害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6.
刘江利 《内江科技》2009,30(6):95-95
调查和分析评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现状地质灾害类型及基本特征,对规划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做出评价,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提出防治地质灾害措施与建议,并作出规划场地适宜性评价结论。  相似文献   
97.
文章从需求分析着手,利用3S技术、结合现代化的掌上电脑,从系统构成、野外数据采集模型、实体模型等方面对系统的构建进行了探讨研究。最后结合设计,利用国产的嵌入式GIS软件MAP—GIS,实现了集野外数据的组织、采集背景文件的发布,采集数据收集一体化工作流程的地质灾害野外数据数字采集系统。  相似文献   
98.
四川汶川地震不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而且还带来了滑坡、泥石流等一系列次生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为切实帮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重建家园,中国地质大学果断采取措施,发挥学科优势,积极开展科技赈灾活动,迅速组织了一批在构造地质、地震地质、地质灾害防治等领域有较强实力的专家赴四川为灾区服务。  相似文献   
99.
抗震救灾有成都理工大学的重大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成都理工大学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在处理好校园内抗震救灾工作的同时,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发挥自身学科专业特色,组织专家学者数百人次分别参加国土资源部、四川省和成都市国土资源部门组织的抗震救灾工作组,分批分组奔赴各地,全方位深度参与地质灾害的调查、评估、受灾人员安置及灾后重建等工作,为抗震救灾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0.
《华夏星火》2008,(Z1):92-92
我国已经推行了建设用地地质灾害评估制度,要求在建设前,必须对已有的地质灾害体和建设中可能造成的灾害进行预先评估,并提出防治措施。但是,在广大农村这一制度尚未全面推行。在农村建房选址中,应该特别注意滑坡、崩塌、泥石流,以及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当存在这些灾害隐患时,一般应采取避让的方式另选新址,否则,应采取必要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