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2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6246篇
科学研究   530篇
各国文化   34篇
体育   315篇
综合类   88篇
文化理论   69篇
信息传播   135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686篇
  2013年   912篇
  2012年   1129篇
  2011年   1176篇
  2010年   695篇
  2009年   724篇
  2008年   1058篇
  2007年   519篇
  2006年   325篇
  2005年   297篇
  2004年   193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张辉 《中国广播》2006,(9):33-35
广播受众通过声音来获得信息,声音是广播媒介最显著的特征和优势。一般认为,广播的声音有播音员的声音、嘉宾或听众的谈话、现场录制的声音和音乐。在广播新闻节目里,最多的声音形式是播音员的播音。过去广播新闻记者过多地依赖文字,习惯把新闻写成文字稿,然后通过播音员播报,现在这种形式仍在大量使用。目前,新闻播音员的播报形式有了更多的选择。比如,近几年来经常可以听见的播音员说新闻。播报形式的改变一定程度上给听众增加了新鲜感,也能让新闻更具可听性。然而,作为广播新闻报道,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声音,那就是记者的声音  相似文献   
42.
广播是听觉的艺术,它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和自然界的各种音响来再现生活。语言,直接明了,可直白,可委婉,可告知,可评述;音乐,丰富多彩,或激昂,或高亢,或舒缓,或紧张;音效,生动形象,可现场,可模拟,形式多样。这些声音元素的有机组合、巧  相似文献   
4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的两年多时间里“,和谐”一词已然成为中国百姓中传播最为迅速、使用最为广泛的词汇之一。特别是刚刚结束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更直接以“和谐”标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态度,这在政党历史上是没有过的。构建和谐社会、走进和谐社区、投身和谐企业、营造和谐家庭,越来越多的人渴望能与自然与社会和谐相处。温家宝总理更是引用“和合故谐”之意做过如下阐述“有了和睦、团结,行动就能协调,进而就能达到步调一致。协调和一致都实现了,便无往而不胜。”毫无疑问,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  相似文献   
44.
《天津档案》2006,(1):6-7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起始年;也是加快推进天津市“三步走”战略和五大战略举措,进一步搞好滨海新区规划与建设,推动我市更快更好地发展的关键一年。档案工作如何坚持更高标准,追求更高水平,实现新跨越,为我市各项事业搞好服务。是摆在档案工作面前的一大课题。 新年伊始,本刊开设了《声音》栏目。本栏目立足刊登各区、县主管档案工作的领导及有关档案人员,对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认识档案工作,做好档案工作的新思路、新做法,以及该地压的档案工作的亮点,旨在使广大档案人员能够听到来自上层及各方的声音。本期推出第一组章,欢迎各区、县档案部门积极参与。[编按]  相似文献   
45.
蓝冰 《新闻世界》2006,(10):34-35
声音是人的第二张脸。如果一个人唱歌跑调,声似破锣,即使长相出众,气质高雅,一开口也会使整体形象大打折扣。甚至导致沟通困难,影响事业发展。于是,“我们健声去!”成了时尚男女新一轮的健康标语。那么,如今走俏广州、深圳的“声音美容吧”,是如何为人“订制”靓嗓的?健声教练王易又是怎样在特区创富的呢?[编按]  相似文献   
46.
徐斌 《新闻实践》2006,(4):F0003-F0003
曾向一位智者讨教他对好新闻照片的见解,他提到了相当有意思的两个词:现场、声音。  相似文献   
47.
张辉 《视听纵横》2006,(4):33-35
一广播的受众通过听声音来获得信息和娱乐,声音既是广播传播的唯一媒介,同时也是广播最显著的特征和优势。然而,作为广播新闻报道,有一种非常重要的声音,过去利用得不够,现在也没有处在应有的重要位置上,那就是记者的现场口述报道。口述报道可以出现在专题新闻、综合新闻、滚动  相似文献   
48.
《新闻前哨》2006,(12):53-53
湖北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约定俗成频道联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上海东广新闻台进行的大型现场直播《民族伟业 梦圆三峡》遵从广播新闻规律,采取点面结合,现场音响与历史音响交替使用的方法,真实地再现了三峡大坝最后一仓混凝土浇筑、三峡大坝全线建成的历史性事件。  相似文献   
49.
声音作为唯一传播媒质的广播新闻,应该大量采用丰富多彩的声音来展现。千变万化与丰富多彩的声音,为广播报道开辟了广阔、多样的舒展空间和运用手段。因此,广播新闻报道只有大力开掘声音源,充分挖掘与运用新闻报道的种种声音,才能激发和满足受众的收听兴趣,提高收听率。  相似文献   
50.
远去的父亲     
朱盛中 《新闻天地》2004,(11):55-57
真的不明白,2004年10月6日,对于我来说,是怎样一个沉重的日子啊!傍晚的7点钟,我还没来得及吃晚饭,手机里一个声音说,我的父亲不行了。7点半钟的样子,手机里那个声音又说,我的父亲掉气了。如果手机里那个声音不是我的亲弟弟,我立即就会骂他一句:“你他妈的父亲掉气了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