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4篇
教育   33篇
科学研究   7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确保露天金属矿山土地复垦工作顺利进行,调整好矿山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达到矿山开发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双赢的目的,选取正确的复垦方向是必要的。依据对破坏土地的调查和预测、矿业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分析、土地复垦的要求和破坏的土地进行适宜性评价,对于土地的复垦宜耕宜林方向进行探究,为矿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为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绿色矿山服务。  相似文献   
62.
本文概述了矿山土地复垦的涵义与意义,针对对矿产资源持续大规模开采,引发的一系列严重的矿山土地问题,提出实施土地复垦产业化战略,总结了我国目前在矿山土地复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矿山土地复垦的相关对策建议,对今后矿山的土地复垦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3.
淮北矿区土地复垦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淮北矿区闸河煤田采矿塌陷土地现状的调查统计,对多种土地复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析,对类似地层条件下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具有普遍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4.
土地复垦整理项目是土地复垦整理工作的载体,做好项目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是保证项目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因此,明确项目承担单位的质量控制责任和义务,遵循质量控制的原则,做好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各项工作,对确保工程项目质量,实现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5.
文章认为神东矿区采用氧化塘污水处理工程与复垦工程相结合,较好地解决了污水处理与采坑复垦的关系,采坑为氧化塘提供了场地,氧化塘为采坑回填节约了上亿元投资,所形成的水面,增加了复垦区的景观生态效果,处理后的净化水又为复垦区生态建设提供了廉价水源,二者相辅相成,为矿区建造了第一块绿洲。这一模式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6.
加快贾汪区采煤塌陷地复垦综合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汪区采煤塌陷地面积已达11.28万亩,占煤田面积的37.6%,并且仍以每年2000亩左右的速度塌陷土地,采煤塌陷地复垦综合治理工作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67.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在新时期的地质工作主要任务中指出:"加强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调查监测。地质环境特别石地质灾害调查监测是减少地质灾害损失,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工作。实施地质环境保障工程,全面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水平"。我队20世纪60年代在桦南地区进行第四纪砂金矿的勘查工作,提交可采储量20多吨。桦南地区第四纪砂金矿的开采也为我国的黄金事业做出较大的贡献的同时,也留下了大量的采掘迹,给当地的自然环境造成了较大损失。做为当地的地质勘探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对旧采掘迹的恢复和治理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8.
淮北市烈山区采煤塌陷地复垦整治工作虽已取得很大成绩,但还存在诸多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工作成绩,当地有关部门应当科学规划,加强监管,充分利用国家有关优惠政策,引入市场机制,与企业、科研机构联合开展采煤塌陷地复垦技术研究与推广,同时还要做好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69.
陈峰 《科学中国人》2010,(2):108-109
土地复垦是指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污染等造成破坏的土地以及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或者恢复生态的活动。  相似文献   
70.
济宁市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但是,随着煤炭的大量开采,也造成了大面积的土地塌陷。有关部门虽然采取了挖深垫浅,削凸填凹煤矸石充填等方法进行了复垦治理,但收产甚微。笔者依据系统和现代经济学观点,提出了建立采煤塌陷地复垦治理的领导体系,资金投入体系,项目管理体系和研究体系的新的复垦治理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