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06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41篇
教育   6058篇
科学研究   1176篇
各国文化   96篇
体育   657篇
综合类   322篇
文化理论   381篇
信息传播   17995篇
  2024年   128篇
  2023年   614篇
  2022年   518篇
  2021年   527篇
  2020年   409篇
  2019年   510篇
  2018年   285篇
  2017年   489篇
  2016年   743篇
  2015年   1133篇
  2014年   2118篇
  2013年   1626篇
  2012年   2581篇
  2011年   2567篇
  2010年   2015篇
  2009年   1987篇
  2008年   2267篇
  2007年   1608篇
  2006年   1286篇
  2005年   1052篇
  2004年   720篇
  2003年   498篇
  2002年   396篇
  2001年   283篇
  2000年   135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互联网平台的纪念账号不仅作为逝者个人数字遗产的重要载体,生者在纪念账号下的哀悼行为也已成为一种独特的媒介记忆实践,延续着生者与逝者之间的情感。本文通过爬虫获取B站平台的纪念账号数据,对文本进行语义网络分析、主题分析和情感分析。B站纪念账号的媒介记忆建构基础来源于逝者生前的媒介记忆内容,建构过程始于个体书写哀思、与逝者建立数字对话和表达情感,由此形成集体哀悼空间,用户在其中的社交互动最终将情感从负面悲伤情绪延展至正面鼓励祝福。纪念账号在实现媒介记忆功能的同时,通过延展性情感空间书写了多向度的记忆图式与情感框架,使生者在多维的媒介场景中共话死亡议题,本研究揭示了数字时代普通公众在死亡、哀悼和记忆等实践中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992.
数字时代如何更好地推进传播研究,从而不断加强学科自主性,建构中国自主的传播学知识体系,是亟待破解的重大课题。进入“万物皆媒”的数字时代,詹姆斯·凯瑞关于传播研究转型的思路和方向仍具有普遍性的方法论意义。具体言之,只有将“人”作为价值标尺,才能深刻把握媒介和传播技术的本质,从而为传播研究注入思想和理论的“活的灵魂”;超越狭隘的媒介观,紧紧抓住媒介尤其是数字媒介这个关键变量,重点思考如何将其从“背景地位”提升至“前景位置”,这不仅是夯实传播学学科基石的必由之路,而且是提升传播学学科地位的重要之举;数字传播形态相较传统媒体时代发生了质的变化,传播如何以促进公共生活福祉为核心旨归,通过共享的符号体系建构“一个有秩序、有意义的文化世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传播研究的格局和高度。  相似文献   
993.
随着智媒时代的到来,媒介与家庭之间构成了一种超越以往的新型关系。本研究通过走访观察与深度访谈10户形态各异且遍布某城市各主城区的家庭,试图回答媒介逻辑对现代家庭生活运作的形塑机制以及家庭作为一种结构性的力量如何对媒介施加作用。研究发现,家庭的运作已离不开媒介所主导的逻辑,媒介维系着整个家庭的关系网络与生活秩序,变成一个“统摄”家庭运作的组织安排者。崭新的媒介技术在进入家庭之后,会再现家庭“驯化”,家庭成员充分展现主体能动性,建构与媒介技术共同交合的传播逻辑。媒介与家庭之间形成了一个双向作用的动态互构过程。  相似文献   
994.
社交媒体环境中的新闻可被视为一种情感产品,其生产与消费过程因情感的重塑而走向一体化。本研究采用个案分析和扎根理论,围绕社交媒体用户在张玉环案中的情感交往行为,考察了情感产品的生成逻辑、发展条件和迭代过程。研究发现:用户在消费过程中赋予新闻特定的情感意义和情感价值,从而使新闻的情感属性凸显出来,其事实或信息属性被边缘化;媒体在新闻生产过程中会进一步固化新闻的情感偏向,使得新闻成为一种情感的表征。新闻发展为一种情感产品与冲突性媒介形象的塑造以及情感抑制的解除有关,情感产品的迭代有一定周期性,可分为分化、对峙和逆转。本研究的价值在于从情感视角重新界定了社交媒体新闻、反思了其社会角色,进而为媒体修正职业理念和伦理规范提供了一定参照。  相似文献   
995.
ChatGPT带来的深度智能化浪潮,深刻匹配于“分布式社会”所带来的权力弥散与更迭,这种结构性变化将从传播权力下沉、情感要素深化以及传播信任的重塑等方面促成媒介生态的深刻变革。自组织涌现范式有助于理解智能互联时代下媒介复杂系统重塑的内在机制和媒介系统从机械型组织到涌现型组织的核心要义。在这一视角下,我们需厘清媒介生态系统演化背后的自组织涌现机理,在动态开放的媒介协同中“,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形成涨落基核,人与机器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促成价值实现涌现新质,在媒介生态圈节点的协同演化中实现媒介生态系统和社会文明组织生态的超循环演化。  相似文献   
996.
书籍是一种文化载体,更是一种文化象征。它是知识和身份的具象化表现,也是文字和书写的抽象化符号。纵然技术革命改变了书籍的形态,但不论是纸质书还是电子书,都在人类社会中保留着其社交功能。文章通过对历史和当下社会中与书籍有关的文化现象进行观察与梳理,探究书籍在人类社交实践中的角色与地位,发现书籍在人情往来、学术交流、互动共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提出出版业应进一步紧抓读者需求,传承优良传统,精准定位社群,用心维护社群,并尝试突破社群,打造全社会的尚“书”之风。  相似文献   
997.
短视频平台正在迅速发展,作为“数字移民”的中老年群体在这一新兴媒介上的使用日益活跃,其媒介素养和信息识别判断能力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本研究对19名中老年人进行了短视频观看和信息判断的干预研究,针对中老年人在干预过程中的判断逻辑和日常短视频观看中的辨别方式进行深度访谈,运用结构化扎根分析法,构建了包含“系统性路径”“边缘性路径”和“社交路径”三条路径在内的中老年人短视频信息识别和判断机制模型。研究刻画和深描了在信息识别领域里中老年人表现出的三类不同画像:情绪主导者、经验依赖者、综合分析者,并尝试对中老年人媒介素养提升策略提出建议,对内容生产的治理责任进行关注。  相似文献   
998.
在视频传播主导的互联网空间,网络短视频井喷式增长。数字智能信息技术进一步加速短视频内容、形态和传播方式创新,其多元生产主体、算法推送的精准触达以及多维扩散的社会影响,不仅重构移动互联网传播格局,也给网络内容生态治理带来诸多挑战。网络短视频内容治理要适应新技术、新业态的发展趋势,增强法治适配性,创新技术监测应用,健全社会监督体系强化自净功能,探索优化网络内容生态的综合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999.
元宇宙是web3.0时代的下一代互联网媒介环境,将引发新一轮互联网模式创新、媒介技术偏向及文明形态变革。本文基于媒介环境学派的人文主义观察视角,考量元宇宙对人的影响,对元宇宙的建构具有指导意义。在元宇宙的“虚拟现实”中,算法秩序与社会秩序、NFT作品与实物作品、机器意识与人脑意识、数字文明与人类文明不可避免地产生碰撞。本文结合媒介四定律模型推演,认为元宇宙将形塑更多链接的媒介化社会,并推进人与技术的关系走向深度融合。顺应人机伴生的发展趋势,元宇宙的生态位建构应避免工具理性的膨胀。在精神层面,需以人文价值为引导,填补人与机器之间的交流沟壑;在现实层面,鼓励人机互联共创效能,同时还要防范集体意识的沉降。  相似文献   
1000.
中国式现代化以及其中具体鲜活的媒介实践,是建构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的主要经验来源与实践基础。基于线性历史观、单一发展观和技术中心主义的发展传播学新旧范式,都未跳出西方现代性的根本逻辑,难以有效阐释中国的媒介与社会发展历史。文章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路径及其独特的媒介实践出发,结合新发展社会学的视野,围绕工业化建设、城镇化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探讨媒介与发展传播的中国式经验与路径。提出应当超越发展传播学的传统框架,迈向一种新的媒介与发展传播类型学,这可以为建构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提供重要的参照,也可以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做出知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