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25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28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9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01.
付丽萍 《今传媒》2013,(4):132-133
针对高校学报发展陷入困境,不少专家学者对学报发展走出困境提出了诸多精辟见解和可行措施,本文分析认为:反省、自励、互勉学报编辑人员的从业实干精神是摆脱学报困境,提升学报声誉的切实途径.学报编辑的实干精神:1.学报编辑的能干精神,内容有会不会干,学不学干,能不能提升;2.学报编辑的敢干精神,分解为献身精神,创新精神;3.学报编辑的实干精神,立足学报基点,坚守孤独,忍耐寂寞,甘于清贫,乐于辛劳,勇于实干.  相似文献   
102.
清季,中国学术随着世事剧变出现不同于以往的新变化,并逐渐转化为波澜壮阔的学术新潮流,其中,以中西交融和经学边缘化、史学中心化最具影响力,最有导向作用,体现了学术闫势,并规定了此后的学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3.
20世纪海内外有关唐五代文学研究成果总量为34818项,海外的研究成果占三分之一。发表过唐五代文学研究成果的作者共14718人,其中国内作者占七成,海外占三成。国内业余作者占比大于海外,显示民众的参与度高;海外的业余作者较少,故作者队伍的专业化程度较高。从作者队伍类型的结构来看,高产作者、中产作者和低产作者呈金字塔形分布。高产作者中,国内的最多,台湾地区的较少,体现出不同的学术风气和治学路数。文体研究的基本格局是重诗轻文。从宏观研究与个体作家研究的分布来看,是以个体作家研究为主、宏观研究为辅。个体作家研究涉及469位作家,但分布冷热不均,杜甫、李白和白居易是三大焦点作家,韩愈、柳宗元、李商隐、王维、李贺、刘禹锡、杜牧、元稹、岑参、李煜是十大热点作家。各地的热点同中有异,杜甫是中国大陆和台湾、韩国学者的最爱,李白在欧美学者中人气最高,白居易最受日本学者的青睐,海内外人气指数落差最大的作家是张鷟和寒山。  相似文献   
104.
《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是"胡适学"中相当重要的一本书,庶几也是晚近学术史或学人谈屑的一本极有价值的书,此书在中国大陆的出版,先有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3年的一个版本,作序者是耿云志先生;近有新星出版社2006年的一个版本,"序"替换为毛子水1983年所作,"毛序"视此书与德国爱克尔曼记录的《歌德谈话录》相似,可分别见出东、西两位文化巨子"老年时的智慧",此论颇然。  相似文献   
105.
有宋一代,学术昌盛,学派林立,讲学之风大兴。程颢、程颐兄弟讲学洛阳,号为洛学。洛学传衍不绝,后经朱熹、张栻、吕祖谦、陆九渊等人的宣扬发展,逐渐取得学术上的正统地位,对中国学术和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今择中国古代洛学学术史著作六种,各撰简短提要,以见洛学一派源流演变。  相似文献   
106.
作为当代学术场域的活跃人物,陈平原既立定纯正的“学人立场”,又不忘幽远之“人间情怀”。此书论述当代中国文化问题,落笔处小,关涉者大。其思辨之精微、关怀之幽远、点题之敏锐、见解之智慧,尤其关系未来中国文化之建设进程。之所以能这样从容与智慧,与其适当调试自家“当局者”(Insider)与“旁观者”(Outsider)身份之间张力的思路大有关系。故此,这本以演讲稿为主体,以对当代文化问题探讨为中心的著作,实际上为现代中国的“述学文体”与“大众接受”提供了又一种新的“范式可能”。  相似文献   
107.
作为文艺学学界的晚辈学人,能够受邀参加余三定教授的新著研讨会,并聆听各位学界、出版界的前辈精英的争鸣,我感到由衷的荣幸。虽然初冬的风在户外徜徉、奔跑,而这里研讨会的气氛却温暖而清新,各位学者真诚、直率的言谈中却不乏凝重、严肃的治学风范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深刻表现。  相似文献   
108.
本文为《湖南科技学院学报》编辑部张京华于2010年6月赴上海所作高峰先生访谈的第四部分,内容主要为谈陈寅恪的学术根柢,录音整理稿经作者审定并略有修改。  相似文献   
109.
学术争鸣是学派发展的重要途径。历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学派多是在与其他学派的争鸣中确立其地位的,如同汉代思想家王充所言的那样:"两刃相割,利钝乃知;两论相订,是非乃见。"(《论衡·案书》)所谓理不辩不明。而这一点在思想文化极度活跃的宋代表现得最为明显。北宋时期是中国儒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历经多位儒者的理论建构,理学——这一中国学术史上的新的范式得以出现。与此同时,思想界也异常活跃,致使"庆历之际,学统四起"。深受佛  相似文献   
110.
吴宪民 《精武》2009,(4):4-7
樊家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山西形意拳的学术史,发展史。樊家形意拳的成功绝对可以“自夸于山西形意之前”。最明显的一个事实,樊家形意拳的成功者,都是打出来的——杨永蔚有冲天一击的大智慧大气魄,孤身一人到东北植基拓疆,不数年,定下乾坤,使樊家形意拳成为山西、河北之外的第三大势力——黑龙江形意拳;樊瑞峰教授津门,以重气节,文学武功,显名于时;樊宜兴、杨玉成家学渊源,桃李满天下;杨永蔚、樊瑞峰得意弟子王喜亮、王鸿、许成麟、侯孝贤、王文斌、李修正、李春苓、孙德兴等中流砥柱,皆能挽颓风而振薄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