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25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28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9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图书馆学学术史已经成为图书馆学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论文以南京大学谢欢博士《回归与传承:钱亚新图书馆学学术思想论稿》著作为中心,对其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并总结该书对中国图书馆学学人研究的启示:从选题与内容上拓展图书馆学学人研究空间,深化系统思维的运用;丰富史料来源,注意史料辨别,去伪存真;注意切换多元视角,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分析史料;客观公正地开展学术评价,增加对图书馆学学人的人文关怀等。该书是一本考证翔实、思考深入的学术史著作,值得图书馆学史研究者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72.
本文对张松辉教授的“道家道教与古代文学”研究进行了述评,认为“宗教视野与文学本位”是张教授研究著作的鲜明特点,其系列著作在史料的发掘、史料的释读和文学史的重构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为宗教文学史、古代文学史的理论建构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3.
简帛文献的大批出土,给我们的研究工作带来了许多重要的变化,它们再一次证明了中国文明的连续性特征,为真正“走出疑古时代”和重写“学术史”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并进一步丰富了王国维以来的史学方法。这些,都给予我们的多学科研究和大学文科教学以很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4.
1990年代以来,学术史研究日渐成为显学,清理过往的学术传统,从中寻找学术资源,乃至为自己的学术研究确立某种方向,已成为许多学者的自觉追求。然而在此过程中,学术史研究本身,在专业化潮流和学科体制的“规训”下,也逐渐变成了某种以“客观知识”面目出现的学科领域,而与学者自身的困惑、反省和探索似乎脱离了关系。  相似文献   
75.
反思百年文论与美学的研究状态,是件重要的事,因为反思是检讨,知晓过去的成败得失,才能勘明新路向,接着走下去。我过去与夏中义先生一起,出版过《从王瑶到王元化》,是一本学术反思的书。我负责了《余论》的写作,其实就是想较为清晰地整理一下八十年代以来,学界在学术问题上的一些看法,其中提到王瑶在1986年率先提出了学术史问题,拟通过对20位“不同经历的学者的治学道路的描述及成败得失的分析,勾勒出近百年学术史的某一侧面”,  相似文献   
76.
文档一体化的研究历经了三个不同的阶段:萌芽阶段、缓慢发展阶段和迅猛发展阶段,三个阶段各有成绩和不足。  相似文献   
77.
戴名世,字田有,一字褐夫,号药身,别号忧庵。死后世称宋潜虚先生,又因曾一度隐居故乡桐城南山,世人又称之为“南山先生”。他是清初著名的散文家、历史学家。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明确指出戴名世“是一位古文家,桐城派古文,实推他为开山祖”。因《南山集》案而惨遭腰斩,成为清朝文字狱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78.
《六朝论语学研究》(中华书局2007年出版)是宋钢教授在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扩展增补而成,作者重新界说了论语学的概念,全面揭示了论语学的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了六朝论语学诸家学说,准确描述了六朝论语学在中国古代学术史尤其是论语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79.
苏轼对韩愈的接受是韩愈接受史中重要的一环,迄今为止,学界尚缺乏关于苏轼接受韩愈的深入研究。苏轼对韩愈的接受主要表现在对韩愈的人品与学问的褒赞与接受。研究苏轼对韩愈的接受具有多方面的重要的学术史意义。  相似文献   
80.
学案体是记述学术源流的主要体裁,学案体史书为研究历代学术思想史提供了翔实可靠的文献资料。本文利用学案体文献的体例特征,对学术关系进行统计、分类和绘图,实现对儒学流派和师承、家学渊源和交游等关系的可视化呈现,描绘学术史的整体特征。本文从三个层面展开分析:在宏观层面上,对学案体文献中的人物及关系数量予以统计描述以了解学术背景;在中观层面上,对学案传承、学术源流进行可视化;在微观层面上,通过“先驱→同辈→后继”这一关系序列构建学术传承网络,以发现学案中的“学派”。本文展现了数字人文方法在跨时代儒家学术史研究中的应用潜力,用可视化的方式生动呈现了学案体文献之间的联系,为传统的人文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方法。图7。表2。参考文献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