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0篇
科学研究   2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正>一是重视对现代阅读理念的吸纳。在"以人为本"思想和对话理论的基础上,对学生和教师重新定位,那就是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教师成为阅读中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但同时也要承担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32.
观点     
正专业化还是去专业化:关于教师教育改革的反思《教育理论与实践》,蒋喜锋、刘小强,2014年第8期长久以来,教育界盛行的是"教师作为一门专业"的理念,但同时,一些与主流教师教育专业化改革相悖的教师培养模式也长期存在。这些模式带有浓厚的"去专业化"色彩。TFA(Teach For America)是影响较大、特点最突出的一个代表。它的运作有以下特点:第一,成员  相似文献   
33.
教师角色定位正确与否直接影响课堂情境的愉悦性和趣味性,直接关系到教学成效的高低,是一个亟待关注的研究课题。将教师定位为对话者的角色在古代就已萌芽产生,但随着近代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这种角色定位被异化了,直到后现代哲学思潮的发展,才实现了对话者角色的回归。从产婆隐喻、灵魂工程师隐喻以及平等中的首席隐喻的角度来理解这三个发展阶...  相似文献   
34.
任富恒 《上海教育》2012,(30):66-67
"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战略主题。因此,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要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的时间。我国60年来流行的教学观本质上是一种独白教学观,"一切学习都是接受学习""讲授法居主导地位",把教师的讲授置于教育的核心,无论知识还是规范均变成了教育过程中的传输物,这种教育学秉持的是控制取向的价值观和反映论的知识观。  相似文献   
35.
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交往、沟通的过程,品德课堂的教学常常要借助对话来实现。这里的对话,不只是言语的问答,它应该具有以下特征:①对话教学以知识的建构为中心。②对话教学中,教师成为对话者和情境的创设者。③对话教学中,学生成为知识意义和个人身份的双重建构者。这样的教学要求教师精心设计话题、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展开多层次、  相似文献   
36.
37.
冷玉强 《贵州教育》2014,(13):17-18
正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负责全面关心、教育和管理学生,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身心健康的公民。班主任工作在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之间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但在学校教育管理和调研交流中我们发现,不少教师倾注满腔热情,却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其实班主任工作中的学问很大,我们只有遵循其规律,才能事半功倍。一、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肯定要与家长多联系沟通,这样才有利于管理学生。可是,往往会出现一种现象,就是当学生出了"问题"后班主任才跟家长联系,并且在交流的过程中老是谈劣势、谈不足,这实际上  相似文献   
38.
大地的引力     
精神是向上的一棵树。一开始它可以笔直地往上,长得很高很大,成为一个巨大的存在。杰出的人物就是一棵思想的巨树,他是向上的、挺立的;他永远不会在地表爬行、蔓延和匍匐前行。它始终是向上的。  相似文献   
39.
教学成功之处是激活书本知识,使知识恢复到鲜活状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人本精神,从学生熟识的生活经验入手,着力于知识的活化和生命化教学。  相似文献   
40.
在西方学术界,继认识论和语言学实现转向后,对话哲学在学术界得到了彰显,并逐渐被人们所认同。教育理论者也试图把对话的思想用在教育领域,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作出了很多有益地探索。一、对话教学的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