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621篇
科学研究   34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38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91.
康德的三大批判第一次构建了人类知识的完整体系:知识体系、伦理体系、艺术体系。在认识论领域,确立了理性的主体地位,实现了"哥白尼式的革命",完成了从认识对象到认识主体的转变;在道德领域,通过探讨自由与自然的关系,确立了以自由和责任为核心的伦理学体系;在审美领域,认为美与美感都属于人的判断力问题,判断力最完美最自由的体现就是审美,美学因而也获得了独立的地位。  相似文献   
92.
康德的先验时间观是一种主观时间观,是对以往的主观和客观时间观的扬弃。康德认为时间是先验的、主观的、感性的、直观的、内感官的纯粹形式,具有独立于经验的先验性和普遍适用于感性经验的客观性,是"先验的观念性"与"经验的实在性"的统一。现代西方哲学的时间观是在康德的先验论时间观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可以说,不了解康德的先验论时间观,就不能把握现代西方哲学关于时间研究的新的维度。  相似文献   
93.
文章认为,康德哲学是从先验感性开始的,但是这个先验感性抛弃了17世纪哲学中的感性内涵,赋予感性以美学的特征,即对于主体所具有的作用给予了重新认定,主体的内在感性对于知识的形成具有更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先验综合判断、现象、直观和纯粹数学的分析,表明先验感性具有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94.
康德的“二律背反”是他的认识论《纯粹理性批判》推演的逻辑结论,又是《实践理性批判》的逻辑前提。康德的不可知论,实际上成为科学与信仰并行共存的哲学依据。客观上既有利于人类物质文明发发展,也有助于精神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95.
突出人的理性,强调主体的作用是康德美学的出发点。康德认为美学主要是考察主体的情感,主要是考察主体在什么样的主观条件下才能产生美,美与事物的内容无关,完全取决于审美主体的主观心态。没有主体的情感,任何事物就无所谓美;崇高与美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天才是审美主体的天赋才能。  相似文献   
96.
作者认为一般教育学著作以及道德教育著作中所强调的道德教育要促进学生从道德他律向道德自律的转化的说法中,其“他律”和“自律”虽沿用康德的名词,但实质上与康德所说“他律”和“自律”含义并不相同。一般所说的“自律”还属于康德所谓的“他律”,康德所谓的道德的必要条件是“自律”,而“自律”的必要条件则是“自由”,只有是“自由”基础之上的“自律”行为才是道德的,如此的行为才体现得山“德性”的庄严。  相似文献   
97.
康德是近代向现代转变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康德的思想,一方面是这种现代性转变的产物,另一方面又是这种转变的推动力.文章拟从同一性原则的崩溃、人类主体性的确立、审美自律与审美现代性这三个方面来论述康德思想与现代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98.
康德虽然对分析判断和综合判断做出了明确区分,但弗雷格认为分析与综合仅仅是一种主观性和准心理行为.弗雷格从批判康德的判断理论入手,通过谓词逻辑的构造,成功地清除了康德在判断理论中隐藏的逻辑与心理的混淆,为哲学从认识论走向逻辑语义学奠定了基础.然而,后者倡导的现代量词理论、逻辑的形式主义、判断先于概念以及把"函项/自变元"作为判断结构的现代逻辑思想,又深深地扎根于康德的先验逻辑中,这一点恰好弥合了两类不同逻辑类型的对立,达到了某种内在的一致和统一.  相似文献   
99.
康德美学的先验方法论原则,一方面应用"反思判断力"去超越美本体从而对本质主义美学进行颠覆,用"先验原理"去为情感寻求必然性从而对心理学关学进行重构;另一方面又应用知性直观去连接先验反思判断力和经验感性表象以求得对审美的正确解释.先验方法论在美学应用中体现的两条最根本的原则——先验反思和知性直观,是理解康德美学两套话语系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0.
康德前传统美学偏执于美与科学的纠缠,以理解物的方式去理解美,致力于建立一门关于美的科学,试图通过科学分析,运用逻辑推理来证明某物是美或是不美,陷入了对“美是什么”追问的怪圈,美学走进了误区。康德认为“没有关于美的科学”,并勇敢地改变了传统美学的提问方式,由对“美是什么”的探索,转到对“审美何以可能”的研究,实现了美学的革命转换,从而创建了一门新的科学: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