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3548篇
科学研究   135篇
各国文化   19篇
体育   72篇
综合类   52篇
文化理论   22篇
信息传播   29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277篇
  2013年   243篇
  2012年   381篇
  2011年   459篇
  2010年   357篇
  2009年   359篇
  2008年   532篇
  2007年   363篇
  2006年   205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史达祖的妻子是湘楚一带的一位歌伎,他们共同生活过十多年,感情深挚。其妻死后,他写过11首悼亡诗:有专意写的,也有偶有感触而发的,还有托物言情的。这些词感情深厚,感人至切,但意象略有重复。  相似文献   
62.
民国时期留学生群体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爱国感情十分浓烈,他们的留学生活与祖国的经济关系是影响他们对祖国感情的一个重要因素。留法官费生就是其中一个代表性的群体。对法国里昂中法大学档案中留学生书信的梳理表明,在当时国内政局动荡、经济凋敝的年代,国内各地政府虽也勉力扶持留学教育,但所提供的官费资助不仅数额有限,难以满足留法学生的实际需要,而且即使那些名义上享受官费保障的官费生们,也长期被欠费和经费缺乏问题所困扰,致使生活学业常发生问题,时有中辍之虞。他们在求学期间困窘的经济状况,与家乡政府勉力提供官费资助的紧密关联,使他们深深感受到国内家乡官民父老的勉力支持,使他们与祖国之间产生了休戚相关的血肉联系,从而成为激发他们爱国情感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3.
初一数学最主要的特征就是用字母表示任意数以及几何知识的引入.对初一学生来说,这些知识比较抽象,远不如小学的知识那样具体、形象,容易理解.因此,如何使学生尽快入门,习惯初中教学内容,掌握新的思维方式,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变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64.
学生感情投入的多少,可以成为评价一堂课的主要指标。学生的情感参与,对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5.
改诗是诗人提高诗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毛泽东的诗词同样经历了反复修改的过程.诗要用形象思维,改诗应重视加强字词的形象性,以形象的语词表达诗的意境,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诗是绘画性、抒情性和音乐性的综合体.诗的绘画性即诗的语言的形象性,诗的抒情性即诗的语言的感情色彩,诗的音乐性即诗的语言的抑扬顿挫.诗的音乐性主要表现在格律化上.毛泽东的改诗充分体现了诗歌写作的特点,说明诗歌修辞应重视语象的可视性、语意的抒情性和语音的音乐性.学习毛泽东的改诗,不仅可以提高诗的写作水平,而且可以提高运用语言的修辞水平.  相似文献   
66.
钟嗣成在《录鬼簿》中为"方今已亡名公才人"19人写吊词,使之与作家小传相辅相成、互相补充。吊词感情浓郁,充满了对19位曲家的缅怀之情,同时又饱含钟氏的身世之悲,体现了钟氏"不平则鸣"的创作态度。  相似文献   
67.
向海 《华章》2011,(4):51-51
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  相似文献   
68.
范文我的毛巾毯我从出生那天起,就拥有了一条自己的毛巾毯,它伴随着我过了十年。如今,我的毛巾毯已破得不像样了,可我还是每晚抱着它睡觉。有人说我像幼儿园的小朋友,抱着一团毛茸茸的"玩具"。  相似文献   
69.
反训词管见     
反训是训诂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一个争议很大而且迫切需要弄清楚的问题。最早在东晋郭璞的《尔雅》里就有以徂为存,犹以乱为治,以曩为曏,  相似文献   
70.
屈原的《九歌》充满了悲乐的情调,正是诗人心灵受到现实社会撞击的结果,是诗人自己遭遇离忧、含冤被放、眼睁睁看着热爱的国家没落而无可奈何的自然流露,是屈原借祭神来抒发悲情之作,为历代文人学习与借鉴的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