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2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19篇
体育   58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11篇
信息传播   7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在中国古代史和各种笔记文中,历朝历代都有所谓"妒妇"的记载,到了明末清初,"嫉妒"成风,妒妇们大量出现,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叙事文学中也出现了一大批的妒妇形象,甚至有一类小说专以描写妒妇形象为主,并把"疗妒"当成小说的宗旨。  相似文献   
102.
羌族入黔考     
羌族并非贵州的土著居民,而是从外地移民过来的。文章对贵州羌族的族源地、迁入时间和迁入缘由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考证和逻辑推理与分析,认为贵州羌族是于明末清初由川西北岷江上游地区迁徙而来的。在明末清初政局动荡、战乱纷争的背景下,一部分川西北羌族士兵随大西军余部入黔,后因军事形势不利而逃亡于湘黔边境。他们入黔之初颠沛流离,后在铜仁的江口、石阡等地立稳脚跟,逐渐繁衍。羌族如今是贵州诸多民族中的重要一员,是贵州的17个世居少数民族之一。  相似文献   
103.
本文以明末清初吴嘉纪与泰州东淘遗民诗群为研究对象,围绕吴嘉纪与明末清初泰州东淘地区的遗民诗群进行论述,主要考证了东淘地区遗民诗群出现的背景、淘上诗社的具体成员以及吴嘉纪与东淘地区的徽州籍遗民诗人的关系。特别是依据地方文献,第一次考证出本地区遗民诗群的形成与消亡时间、遗民诗群的具体成员,第一次明确了"淘上诗社"的成员与分期。  相似文献   
104.
明末清初,政权更迭,国内的商品经济有一定的发展,人们对商业与贸易有了较深的认识,商人的社会地位明显提高。许多国家都有开展对华贸易的强烈愿望,中国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而此时日本对中国的商品需求很强烈,福建对日贸易飞速发展起来,在规模、人数、范围等方面都达到很高水平,商品种类方面更是丰富多彩,此时福建的对日贸易在整个亚洲地区也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5.
罗芸 《科教文汇》2012,(10):69-70
著名诗人商景兰,是闪耀在明末清初女性文学群体中的一颗璀璨明星,为女性文学史上留下了宝贵的财富——《锦囊集》。而明末清初这样一个时代变换的时期,无疑为其创作提供了一个外部契机。妇女解放运动的风起云涌,使商景兰创作成为可能;家族文化底蕴与声望,为其创作自由与传播提供了沃土;巡游结社蔚然成风,使商景兰在诗歌创作道路上更加闪烁。  相似文献   
106.
李颐(1627~1705),字中孚,陕西周至人,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因取县名繁体字“山曲曰盩,水曲曰厔”而自称“二曲土室病夫”,后世学人誉为“二曲先生”。  相似文献   
107.
傅山对杜诗非常喜爱,其存佚杜诗研究著作即有五种之多.他反对元明以来过分拘泥于诗法而产生的学杜流弊,主张通过妙悟和反复涵咏学习杜诗的精髓.在具体解读过程中,熟稔佛经道藏的傅山往往联系禅法对杜诗进行譬喻,并经常以诗画同论,其论杜倾向在清初诸家中可谓独具特色.傅山的诗歌创作继承杜甫的"诗史"精神,却并不蹈袭模仿,他特别欣赏杜诗雄奇豪放的风格,这正是其独特审美趣向的反映.  相似文献   
108.
明末清初是皖江作家群形成与发展期。这一时期,桐城、宣城和池州作家群形成并活跃于当时的文坛,由于地缘的关系,三地作家有着广泛而深入的联系,从而形成了更大规模的皖江作家群。但由于基础性研究工作的不足,致使这一地域的作家研究总是以个案的形态呈现。编写作家活动年表,或许可以为这一地域的作家群体研究提供更多的线索,加快推进对皖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的规律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9.
本文是想通过展示清初士人和帝王对"文—质"关系的理解上由分歧走向趋同的过程,重新探讨知识阶层与帝王在鼎革之际如何重构他们之间的关系。"文质之辩"在中国文化史的脉络里有很长的  相似文献   
110.
明末清初起讫分段关系到历史学、社会学、文学诸方面研究的深入。万历二十五年(1597),明王朝在经济、军事、政治、文化、党社各方面都出现了走向衰亡的重大转折,可明确定为明末起始年份;康熙二十年(1681),清王朝在巩固政治、统一文化、消弭异己等方面都出现了有利于王朝统治的大转折,可定为清初上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