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2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19篇
体育   58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11篇
信息传播   7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王小龙 《武当》2005,(10):5-5
龙门太极拳又名子午太极拳,教内称之为傅拳。是一个源出于道家的古老太极拳套路,据传为明末清初道家龙门派第六代传人傅山先生所创。傅山,字青主,别号侨黄,山西省阳曲县人。生于明万历三十四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三年,世寿七十九岁,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学者和反清志士。傅山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工于  相似文献   
92.
明末清初,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和西方传教士所带来的西学的影响,当时的一些思想家和教育家认识到了理学思想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并力图在儒家文化的壁垒里,凿开一个缺口,把科技教育思想的种子撒播到民间。他们主张摈弃八股取士,提倡真学实学,同时要学以致用。为此,学校中要开设自然科学课程,以便培养经国济世的实用人才。只是他们的思想并未受到当权者的重视,以至于我国教育近代化起步的时间晚了近二个世纪,这一沉重的教训不能不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93.
明末清初是皖江文化形成初期,皖江作家不仅有突出的创作实绩,而且在思想的整合中引导着文坛的风尚。由于名家诗文集在清初多遭禁毁等原因,致使今人不太清楚这一作家群体在当时文坛的地位和作用。目前学界虽然有一些对皖江诗文名家的个案研究,但是,对这一时期皖江作家群的整体、宏观研究至今尚未展开。本文拟就皖江群体之结构、创作情况、文学思想以及历史地位等方面做一较全面的梳理和分析,希望为这一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4.
填字游戏     
横向:1.明末清初的一位将领,曾引清兵入关2.一部美国魔幻电影3.在地面上确定方向的一种器械4.法国著名作家,小说《基督山伯爵》的作者  相似文献   
95.
山东省荣成市档案馆藏有一本珍贵的《董樵册页》,是明末清初爱国主义诗人、反清复明义士、史称东海高士的董樵收集的友人为其所作的诗、书、画、志作品集。册页共24幅,单幅规格横54厘米、纵35厘米,作品时间跨度大致从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至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近30年,共收录23位作者的24帧作品。研究发现,该册页除了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外,也是研究明末清初历史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96.
话说普洱茶     
云南普洱县是普洱茶的故乡 普洱茶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传统名茶。普洱茶为哈尼族的先民所发现,世代加工经营。据记载,普洱茶的历史可追溯到东汉时期,距今1700年。元朝初时被称为“普茶”,明朝万历年间才定名为普洱茶。明末清初,达官显贵与文人墨客以品饮普洱茶为时尚,有“夏喝龙井,冬喝普洱”的风俗雅趣。  相似文献   
97.
李滨 《武当》2008,(8):32-33
一、画像夸饰 1984年7月,全日本太极拳协会《太极》杂志在介绍陈家沟拳师陈小旺谈论太极拳各派历史大致情况时,随文刊登了其携带的底面呈棕黄色的陈王廷与“蒋发”画像照片。陈小旺在照片右上方用毛笔写有“河南省温县陈家沟明末清初太极拳师陈王廷(坐)暨其长工蒋发遗像”,繁简体杂出,共28个汉字。  相似文献   
98.
中国茶文化史上,文人常常就是茶人。他们品茗阅读,著书写茶。明末清初的散文家张岱就是其中之一。张岱(1597-1679),字宗子、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侨居杭州。他的散文取公安派、竟陵派诸家之长,风格以公安派的清新流畅为主调,在描写刻画上杂以竟陵派的冷峭诙谐之趣,短隽有味。  相似文献   
99.
明末清初关于建文朝历史的编纂及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国史阙如,史事不彰,加上世运学风的变化,在明末清初这一时段,建文朝历史的编纂出现了十分繁荣的局面,涌现了一大批各式体裁的史籍。这些数量众多的建文史籍成绩不一,部分学者能够秉持阙疑精神,审慎地选择史料,不妄下结论,但也有很多学者轻信传说,盲目罗列,缺乏别择,受到后人讥讽。尤其是出现了以《致身录》、《从亡随笔》为代表的几部伪书,蒙蔽了很多学者,造成史事不清、邪说横行的局面。幸有钱谦益等人秉承前人求实之精神,予以有力的考辨,终使真相大白于世。对这一学术现象进行梳理,其意义不止局限于史学史方面,我们同样可以藉此考察该时期的学术变迁及士人之心态。  相似文献   
100.
离杭城三五十里稍东偏北的一带山水,如超山,独山等处,也可成一般旅游之人对杭州的记忆中心。超山是在塘栖镇南,据说高有五十余丈,周二十里,因其山超然出于皋亭黄鹤之外,故名。汽车走过的临平镇,是以释道潜的一首"风蒲猎猎弄轻柔,欲立蜻蜓不自由,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洲"的绝句出名;而超山北面的塘栖镇,又以南宋的隐士,明末清初的田园别墅出名;介与塘栖与超山之间的丁山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