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9篇
  免费   0篇
教育   302篇
科学研究   28篇
各国文化   13篇
体育   45篇
综合类   16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3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71.
朱熹是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前人对《易经》的注释仅仅重视文本意义,而忽略了圣人伏羲所设的卦的预言功能。朱熹著书《易学启蒙》阐述他的卜筮理论,他的可贵之处在于把卜筮作为一种实验性的实践方法。在朱熹看来,卜筮与修身休戚相关,但卜筮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性。朱熹将卜筮“理性化”和“神圣化”,从而为文化传统体系化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372.
易经》中蕴含了丰富的职场心理学智慧,为职场新人提供了很多启示。职场新人要从品德、认知、言行、意志、人际关系等多方面锻炼自己,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及时适应职场环境,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373.
余秋雨 《新读写》2013,(3):51-52
还是金字塔。 现代有学者根据金字塔所包含的各种建造数据与天体运行规则的对应性、预见性,断言这是古人对后人的一种智能遗嘱。  相似文献   
374.
正2014年是我国农历的甲午年。自古以来,马就是人类的忠实伙伴。马在十二生肖中和龙一样为人们所钟爱,马年被称为吉祥的年头。马象征刚健、速度和吉祥。易经说:"马壮,吉也"。因此小小火柴,当然也成了马驰骋的世界。问世于1877年的我国第一枚火花,即以"马牌"命名。在清末民初的火柴盒上,以"马"入图可谓比比皆是,仅我收集到的就有江苏上海振兴厂的"骏马"、丹华公司的"海马"、大中华火柴公司的"童马"、上海华明厂的"飞马牌"、广东河南吉祥公司的"双人骑马"、临夏民生厂的"飞马"、民生  相似文献   
375.
易经》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本文试从三个方面来探讨汪榕培老师英译易经的译文及反映的中国文化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376.
“文明”是现代社会中的熟语,具有褒义的性质,使用频率高,但定义标准模糊。我国“文明”一语典出《易经》,与《离卦》及南方、火、目等事象相关。由《易经·离卦》加以分析,可以得到对于“文明”的较为确切的基本含义,从而深化对于“文明”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377.
民族性决定了文化的相对固定性和独立性,从某种意义上讲,民族性也决定了文化意象传递的缺失性。而这种反映在文化传递中意象的失落和歪曲现象也正是译介学所关注的焦点。通过分析理雅各和汪榕培等《易经》的英译文本,认为两者在译介过程中都未能正确传递《易经》文化的民族特质和意蕴,甚至在文化意象传递方面还存在错位、失落、歪曲现象。在英译过程中君子、小人的德才品行的意蕴,黄色被赋予的尊贵象征,"西山"通假"岐山"及岐山献祭这一典故等都未能译出,这些都损坏了易文化中特有的文化意象。同时研究也认为语言在不同文化背景译介时,文化差异是促成其文化意象失落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78.
《中华现代教育》2006,(5):58-58
  相似文献   
379.
380.
卜筮与哲学     
A 中国哲学素以儒、道互补而著称。儒家的经典是“五经”,按汉代以后的排列,它们分别是《易》、《书》、《诗》、《礼》、《春秋》;道家的经典是“三玄”,按魏晋以后的说法,它们分别是《易》、《老》、《庄》。在这里,我们会发现一个饶有兴趣的现象:历史上泾渭分明的儒、道两系,竞均以《易经》为自己的哲学经典。这究竟是什么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