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729篇
科学研究   20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16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6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儒家倡导的文道统一观对我们的小学语文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也一直影响着我们语文教师的思维方式。孔子评论文艺,兼顾文与质  相似文献   
182.
黎佳 《语文知识》2013,(1):63-64
针对长期以来盛行的"优质课"式的"变味"的语文课堂,本文提出应该去伪存真、删繁就简、化虚为实,呼吁营造求真、求简、求实的"原汁原味"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83.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将小学生天生活泼的本质在课堂中表现出来成为很多教师所共同探讨的一个问题,面对这个问题,教师应如何解决成为研究的一个重点。将对这一问题进行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4.
正"微"是近年来在网络中迅速传播的一种时尚概念,由"微博"而衍生出"微信"、"微公益"、"微电影"等众多产品,正日益显现出"形式微小而力量巨大"的发展强势。对于教育来说,其启示意义也非常明显:微小的形式可以有效地吸引绝大多数人的参与,帮助具有畏难心理的人逐步分解问题的压力,在不知不觉中解决问题,使更多人受益。农村学校的校本研修正面临着研修针对性不强、培训难度大、交流机会少等尴尬的局面,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寻求一条微"方式的教师研修之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呢?笔者结合本校校本培训管理实践,谈谈农村学校"微研修"的操作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5.
智慧的课堂是让学生心灵闸门不断开启,探究欲望不断激活,知识的社会价值得以体现的课堂。据统计,在课堂中,有45%的时间用于听,有80%以上依赖视、听觉来获取信息。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听的能力以进行有效沟通,从而体验到智慧课堂中求索的愉悦和求真的快乐呢?  相似文献   
186.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杰出的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陶行知提出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人求真,学做真人”。实施道德教育要注意:知情意合一;知识品行合一;师生共学、共事、共修养。陶行知的道德教育思想,给我们当今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新的视角,而且对于改革我国现行的教育评价制度在人的道德教育方面的缺陷,也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7.
《今日教育》2008,(10):F0002-F0002
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是重庆市首批重点中学,校址位于南岸区弹子石。她以校园美、校风好、教风严、学风浓、师资强、质量高而闻名遗迩。学校“一体两翼”办学模式在南岸区委区政府鲜大力支持下已初具规模,“一体”即占地240余亩的校本部,“两翼”分别为即将投入使用的CBD南区窗口学校和占地240余亩的即将开建的南岸茶园新校区。  相似文献   
188.
地理学科中蕴涵着极其丰富的精神情愫,地理学习也应该是求真、求善、求美的过程,是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9.
求真、求实是历史教学的底线,还原历史真实是历史研究和教学的共同心愿,但是,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真正实践起来还很不容易。拜读李翰、林育娴老师《历史课程改革:知易行难——基于实践的历史教学思考》(《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3年第5期,以下简称李林文)一文后,我深受启发。李林文称:"要通过历史教育养成  相似文献   
190.
曹伟林 《江苏教育》2023,(41):21-23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坚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办学理念,努力做“求真”教育,营造“求真”育人环境、构建“求真”育人课程、探索“求真”育人评价体系、赋能“求真”育人队伍,助力每一位师生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