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2篇
教育   68篇
科学研究   29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2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关于永州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泛珠三角经济圈”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的提出,给永州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永州已经具备了全面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的现实基础和潜在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体制和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对此,永州必须紧紧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通过采取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优化环境,降低成本;招商引资,打造产业等措施来加快永州经济发展步伐,不断使永州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  相似文献   
62.
企业、大学及研究机构之间缺乏良好的知识流动,导致的知识生产、转化和扩散受限是目前我国区域创新系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创新系统为例,在剖析知识转移障碍基础上,提出对策:政府应该完善系统功能建设,制定相关政策导向;知识供需双方应该科学感知"知识缺口",建立内外激励机制和专门互动的组织。  相似文献   
63.
西江文化是珠江文化的主流之一,具有鲜明的山水、平民化等特色。其现代化走向在构建泛珠三角区域文化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文化品牌建设的意义。  相似文献   
64.
铜鼓文化是民族文化之瑰宝,其源于西江走廊。并由西江走廊辐射周边。其内容十分丰富。对构建大西江文化走廊乃至泛珠三角经济文化区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5.
“信用广东”是铸建信用平台,促进“泛珠三角”经济发展的品牌。本文通过三个方面论述“信用广东”与“泛珠三角”经济建设的关系,“信用广东”对“泛珠三角”经济建设的重要作用,以及对“泛珠三角”信用建设的推动。  相似文献   
66.
梧州学院学报的前身是1991年创刊的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2006年10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更名为梧州学院学报,2007年1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批准由季刊变更为双月刊。本刊系梧州学院主管和主办的省级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主要栏目有:泛珠三角、经济与管理、政治与法律、文化与艺术、现当代散文诗、自然科学与应用技术、教育教学与其他等。本刊面向国际和全国高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  相似文献   
67.
当今人们普遍认同模拟联合国(以下简称"模联")活动的开展始于美国哈佛大学,上个世纪90年代引入中国。最令人瞩目的是2001年3月,北京大学在全国率先成立了模联协会,并于2005年首次举办了北京大学全国中学生模联会议。继此之后,模联活动在中国高校和中学迅速蓬勃  相似文献   
68.
荣誉证书     
梧州学院学报:在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第二届栏目评比中,贵刊栏目“泛珠三角”被评为特色栏目。特发此证,以资鼓励。  相似文献   
69.
"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这一概念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著名企业战略专家迈克尔·波特于1990年在其代表作《国家竞争优势》中提出的.1998年,他又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论文《集群与新的竞争经济学》,对产业集群这一现象作了充分论述.在这篇文章中波特教授提出,产业集群就是指在某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内,大量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特定地区的集聚和发展,并形成强劲、持续的区域竞争力的现象.简言之,产业集群就是在某个产业领域里相互关联的公司和机构在地理上的集中.  相似文献   
70.
泛珠三角经济圈”区域经济合作是广东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是周边省区实行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是抓住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发展机遇。它有利于拓展广东经济发展的腹地 ,为各周边省区提供强大的经济“辐射中心” ,有利于开拓区域经济合作新思路 ,有利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立。“泛珠三角经济圈”建立过程中可能遇到以下问题 :区域经济中心的选择 ,经济合作的成本与收益 ,利益分割 ,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趋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明确区域经济合作模式 ;积极建立区域产业结构合作机制 ;建立区域利益协调机制 ;建立区域经济发展的平台 ;积极开展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