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150篇
科学研究   58篇
体育   64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还没上初二,在暑假里,大家就已经进入中考倒计时了。就因为放假前开家长会,老师把进入初二后可能发生的一系列问题,一古脑儿告诉家长:开学后课程量增加;初二同学生理发育迅猛;英语、数学开学后难度加大;孩子们还没有学会控制情绪……反正,老师就像和学生作对一样,不想让学生过个放松的假期。  相似文献   
32.
黄贤 《山东教育》2008,(7):67-67
一、海绵泥 制作方法:裁取一块长方形海绵,放在长方形塑料盒中(如“蛋黄也酥酥”饼干盒子),然后将调好的颜料,均匀地倒在海绵上,待海绵全部被颜料浸透之后,海绵泥也就做好了。  相似文献   
33.
冬天真是寒风刺骨啊!每到这个时候,妈妈总买回一些豆腐放在篮子里,并浇上一些水,夜里挂到风口去冻。清晨,豆腐冻得硬硬的。妈妈把豆腐用凉水一泡,等手摸上去软绵绵时,用刀切  相似文献   
34.
城市化发展迅速打破了水在自然界的循环,影响城市正常生活。绿色基础设施的生态治水模式不仅带来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并且起到了调控雨洪、蓄集雨洪以及净化雨洪的作用。最后,本文阐述了绿色基础设施景观在海绵城市中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35.
通过对濮阳市湿地现状调查分析,发现研究区内存在植物种类单一,植物选择缺乏针对性,植物配置不科学的特征。探讨了消落区的植物配置原则,选择部分适宜豫北地区的植物品种,设计了以丰富的植物品种,稳定的植物群落为核心,并顾及消落区周边的植物景观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36.
通过对海绵橡皮长时应力松弛试验方法的研究,初步确定了适合于海绵橡皮的长时应力松弛试验方法;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的曲线拟合,得到了海绵橡皮长时应力松弛性能的数学模型;并采用对比性试验证明了试验方法可适用于海绵橡皮等薄型材料的长时应力松弛试验。  相似文献   
37.
生态文明理念对海绵国土建设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文章坚持目标与问题导向的研究思路,在分析生态国土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生态国土建设的国内外实践,旨在修复陆地生态系统,提高国土资源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的能力。加强海绵国土建设是应对极端气象事件,科学利用自然,促进人地和谐发展,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智慧之路。  相似文献   
38.
一,小海绵块的制作 我们将废旧的海绵切割,成10cm×10cm×20cm的长方体小块或者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设计大小,然后用帆布缝制成相应的尺寸包裹在外面,这样小海绵块就制作好了,用起来方便,而且简单、实惠、安全,并且好管理,使用寿命较长。  相似文献   
39.
黄芳  胡炯君  杜欢欢 《科技风》2023,(15):79-81
目前我国解决城市的内涝和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有效措施是建设海绵城市。文章介绍了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以及仍然存在的问题,通过低影响开发技术(LID)来建设海绵城市过程中,还有哪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和哪些需要提高的技术。同时对温州本地海绵城市建设的工程实践进行计算与分析。通过不同地理位置需要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技术来建设海绵城市,从而提升我国海绵城市效率最大化,实现“和谐共生”这一理念。  相似文献   
40.
裴媛玫  田佳 《科技风》2023,(20):89-91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不断发展,线上教育也在逐渐普及,本文以高等职业教育“海绵城市概论”课程为例,借助线上教学平台及线上直播课堂等系统,对具有实践性质的专业课在线上教学中利用交互式教学模式进行授课探索。进行了课程资源+教学管理+交流互动+学情分析+反馈响应五大课程模块的教学体系探索,完善了线上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确保了线上教学的质量,增进了师生的交流互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日后更好地实施线上线下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