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8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这是一堂《游园不值》的教学课。在学生理解了诗句的意思后,授课教师出示了一张幻灯片用来创设教学情境。幻灯片中,诗人沿着一条长满青苔的石板路走向一座园子的柴门,他来到柴门前轻叩门扉。紧  相似文献   
62.
杏,遍布祖国大江南北。甲骨文中就已有“杏”字。春秋时《管子&;#183;地员》也记载:“五沃之土……其梅其杏。”孔子当年坐在四棵杏树下的坛上弦歌讲学,故“杏坛”成了典故。传说三国时,吴国董奉隐居匡山(今江西庐山),为人治病不取钱,只求愈者为其种杏树几株,数年后蔚然成林,故医家称为“杏林”。  相似文献   
63.
有幸欣赏窦桂梅老师的《游园不值》,获得的是艺术的享受、精神的洗礼。至今,我仍无法走出那份精彩。  相似文献   
64.
白先勇先生的小说《游园惊梦》最显著的写作特色在于平行技巧,小说的最终主题是"人生如梦"。平行写作成就了这篇小说双重线索的结构模式,从而更好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思想、命运,加强了情感的冲击力度和主题内涵的表达。  相似文献   
6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因此,人们对自己所居住的环境质量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营造公共绿地,改善生活环境,优化自然生态,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笔者结合自身设计及施工的实践经验,分别从道路绿化设计、广场景观设计两个方面对城市公共绿地景观设计进行简要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66.
<正>和谐语文课堂是从构建和谐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实际出发,调控课堂中各种教学要素的关系,使教学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节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发展的课堂。构建和谐语文课堂的实质就是使教学的节奏与学生发展的节律和谐。构建和谐语文课堂,意味着学  相似文献   
67.
教材分析:《游园不值》是九年义务小语教材第十册《古诗三首》中一首赞美春天的著名诗篇,为宋代诗人叶绍翁所作。诗中描述了诗人想游园赏春景,不料轻敲柴门却许久未开,于是便猜测是园主人怕自己的木屐鞋践踏了青苔,破坏了春景。正待他扫兴地准备离去时,猛然发现一枝粉红的杏花越墙而出,诗人因此而惊喜异常,刚才失落的心情一扫而光。整篇诗的重点是训练学生有感情、有韵味的朗读。  相似文献   
68.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没有对话就没有沟通,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学。”优秀古诗是集语言、意境、情感为一身的语言模块,是语文教学的极好资源。古诗教学能让学生在整体感知、领悟、储存这些感性语言模块的过程中,让学生与古诗的作者直接对话,从中得到古代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写的一首赞美春天的诗,这首诗情景交融,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是一篇激发学生想象力的好教材。那么,怎样激发兴趣,发展想象,引导学生与“古诗文本”对话呢?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69.
欧阳子的《〈游园惊梦〉的写作技巧和引申含义》一文,对白先勇的小说《游园惊梦》做出了深刻细致的分析,其中蕴含了大量的新批评理论方法。本文就新批评的语境理论,对欧阳子的文章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70.
"学趣体验"是小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必不可缺的因素。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注重对学生能力素养、学识修养的培养,而缺乏对学生语文教学情趣因素的发掘,学生就会对所学内容感到枯燥乏味。语文教学须潜行于文本的字里行间,转学成趣,还原语文应有的魅力。对此,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应对策略。一、在还原语文本色中呈现情境1.还原文本情境。语文教学一定要贴近并再现生活情境,这样学生才能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