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教育   75篇
科学研究   55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气候宜人的5月,坐落在法国卢瓦尔河谷的克洛·吕斯城堡景色秀美。这座讲述达·芬奇暮年生活的城堡不仅迎来众多观众;同时,迎来一场别出心裁的《创新天地——中法工艺大师的巅峰对话展》。  相似文献   
102.
103.
作为兼具多重使命的国家战略要地,兰州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和西北地区“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的解决.由于兰州未能得到充分发展,导致甘肃省缺失城镇化的集聚载体、工业化的空间平台和城乡一体化的桥梁纽带,加剧了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发展不平衡和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当前,兰州产业结构明显呈现出过“农”、过“重”的特征,重振兰州制造是甘肃省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必由之路.最后,提出了加快实施强省会战略,推动兰州白银融合发展,构建高效快捷的交通网,加强联动互融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等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04.
应用城市气候流动观测、定点观测、GIS空间分析等方法,模拟分析典型河谷型城市—兰州市的冬季热场、湿度场空间结构特征和演变规律;通过波文比系统观测实验,分析地—气能量交换过程和能量平衡特征,从根源上解释城市热场演变和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能量驱动机制.利用观测数据,结合兰州城区和郊区气象台站1958-2004年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冬季热岛强度的日、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兰州市冬季热岛强度夜间强,白昼弱,一日中热岛强度最高的时段主要集中在子夜前后;个别时段的正午前后会出现短暂的城市“冷岛”现象;冬季热岛强度最强,夏季最弱,春秋居中;兰州市近50年热岛强度逐渐增强,线性趋势达到0.46℃/10a.定量分析城市化指数与热岛强度变化的关系,发现兰州市总人口、建筑面积与城市热岛强度都呈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研究结果为河谷型城市的大气污染治理、生态环境建设、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等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5.
何辉 《新闻前哨》2014,(3):28-29
这里的“红河谷”许不是指宁静主演的那15部电影,而是湖北省正在兴起的一个城市组群——红(丹江口市)、河(老河11市)、谷(谷城县),这三个县市均沿汉江分伽,且相隔不远.产业互补强.具备融合成城市组群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6.
文章于2012年冬季到2013年春季,采用同步计数法对位于雅鲁藏布江中游自然保护区澎波河谷核心区的黑颈鹤种群进行了调查统计,同时,对澎波曲上游的卡孜水库和虎头山水库的越冬黑颈鹤夜宿特征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在澎波河谷越冬的黑颈鹤种群数量最多可达1314只,主要分为12个夜宿地,其中数量最多的夜宿地为卡孜水库约有450~1089只,其次为虎头山水库约有289~495只黑颈鹤。白天黑颈鹤在水库周围的农田地觅食活动。黑颈鹤飞离夜宿地的时间范围为每天清晨的8:45~10:30。随着时间和气温的变化,逐渐地改变夜宿地的数量,3月开始陆续迁徙至繁殖地。  相似文献   
107.
天山红叶     
小车沿着科古尔琴山下一条银灰色的公路,穿过铺青叠翠、郁郁葱葱、美丽富饶的伊犁河谷平原,顺着高大的长城般的白杨林,进入两座奇峰对峙绿色海湾形的大峡谷。我朝天山东北方向望去,峡谷间窜出一条碧波荡漾、扬起无数浪花奔流而下的小溪。我的同学说:"你看,前方那一排排红顶铁皮屋,就是刚建好的牧民定居的新区。"东西南北排排住宅,错落有致,房屋在阳光的照射下,鲜艳夺目。我孩提时一起长大的  相似文献   
108.
干热河谷地区水热矛盾、水土流失等问题,导致了造林的困难.本文根据干热河谷的环境特点,分析了影响造林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9.
本文利用1961~2007年湟水河谷6个气象站的气象资料,对湟水河谷霾的时空分布、环流形势和霾天气过程中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月至次年5月是霾的高发时段;霾主要发生在阻塞型、南支槽和纬向型三种环流形势;霾发生时的气象要素有明显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0.
本文对青海省湟水河谷地区五个气象站1957~2007年的大气能见度变化规律及其霾、雾等六种视程障碍现象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湟水河谷大气能见度的年、季、日变化特征明显:51年来大气能见度为双峰型且呈逐年弱增加趋势;冬季能见度最低,夏季能见度最高;早晨08时能见度最差,午后14时最好;冬季的霾、春季的浮尘和扬沙与秋季的轻雾对湟水河谷大气能见度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