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3篇
科学研究   13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283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2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刘云辉 《收藏》2008,(11):93-94
石家河文化是距今4500~4200年前分布在长江中游两湖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土著文化,它是屈家岭文化的发展,与中原地区的龙山文化大致同时。石家河文化晚期墓葬和遗址中出土的玉器较多,种类以小型装饰品为主,造型以人物、神面和动物形象为主,有玉人面、玉神面、玉虎头佩、龙形佩、蝉形佩、玉鹿头佩、玉鹰、鹰纹笄(jǐ),柄形器等等。陕西境内也发现了5件石家河文化玉器,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收藏》2008,(11):85-85
《收藏》2008年6期发表了檀瑞林《真假传世齐家文化玉器辨析》和刘继涛《质疑〈又见齐家文化玉器〉》二文,质疑《收藏》2008年1期戴应新先生《又见齐家文化玉器》。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光山县位于河南南部,境内山川河流众多,山清水秀、物华天宝,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那里也留下了很多文化遗迹和遗物。1983年4月,光山县宝相寺上官砖瓦厂在取土过程中发现了一座古墓,当地的农民将该墓室北部的一座小椁破坏  相似文献   
14.
清代玉器清代玉器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在乾隆年间形成了我国古代玉雕史上又一个高峰。清代玉器的品种和数量很多,以陈设品和佩饰最多,也最为精美。陈设品除有仿青铜器的仿古器皿,还有各种寓意吉祥的动物造型,还新增加了玉山子、浮  相似文献   
15.
玉器专家杨伯达先生在谈到史前玉器时说:"北系玉器没有或少有平面的,器表均有不同程度的凹凸或有意磨出瓦垅状。"北京刘学贤先生说:"我们可以看到虽然仿制者极想做到玉器的仿真程度,  相似文献   
16.
古方 《收藏》2009,(3):84-87
1从出土玉器来看,红山文化玉料大多是青色、青黄色或偏黄色,但市场上很多所谓红山文化玉器的玉料显得很粗糙.而且颜色较深,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17.
檀瑞林 《收藏》2009,(7):98-100
《收藏》志于2008年第6期推出了《聚焦齐家文化玉器》专题,刊出一组介绍齐家文化玉器的文章,并加了编者按,为开展齐家文化玉器的讨论搭建了一个平台,提供了齐家文化玉器多方面的信息,这对齐家古玉收藏的健康发展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8.
玉器和瓦罐     
《教育》2012,(36):61
战国时的韩昭侯平时说话不大注意,往往在无意间将一些重大的机密事情泄露了出去,使得大臣们周密的计划不能实施。有一位叫堂谿公的聪明人,对韩昭侯说:"假如这里有一只玉做的酒器,价值千金,它的中间是空的,没有底,它能盛水吗?"韩昭侯说:"不能盛水。"堂谿公又说":有一只瓦罐子,很不值钱,但它不漏,你看,它能盛酒吗?"韩昭侯说:"可以。"堂谿公接着说:"这就是了。一个瓦罐子,虽然值不了几文钱,非常卑贱,但因为它不漏,却可以用来装酒;而一  相似文献   
19.
丁哲 《收藏界》2010,(12):41-42
"拉丝工"是古代玉器制作中一种以软性线具为主要工具进行拉切透雕或切割的技法之俗称。这种"以柔克刚"的技法在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时期的玉器制作中就已有之,其发展绵延于商周两汉,直至明清两朝达到鼎盛。只不过各时期制作的具体步骤和工具有所不同,但原理几乎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20.
丁哲 《收藏界》2010,(7):44-46
蝉是中国古代玉器的常见题材。古代玉蝉按用途区分主要有含蝉,佩蝉、冠蝉三种。由于蝉的蜕壳变化.居高饮露,所以被古人赋予两个寓意:一、脱胎换骨,复活再生;二、清高,廉洁,直言不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