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48篇
科学研究   33篇
综合类   10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动物种群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经历长期对生态环境的适应,分别形成r-种和k-种,以及r-k策略连续系统,动物种群在消耗环境容量值K/2时,出现最大增长率,这一规律在现实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2.
喀斯特洞穴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研究——以织金洞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喀斯特地区自然、人文景观独特,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如何在旅游开发中使旅游地的环境系统免遭不可修复的损坏,实现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的持续、健康发展,是喀斯特风景名胜区面临的难题之一.旅游环境容量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判据之一.目前,我国针对洞穴类风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研究尚属空白.以我国典型的喀斯特风景名胜区--织金洞景区为例,定量研究了该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可知织金洞还可进一步提高旅游开发强度.  相似文献   
13.
国外生态旅游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章从旅游对环境的影响研究着手,分两部分论述了国外旅游环境及生态旅游的研究状况。重点介绍了一些主要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4.
阐述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运用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探讨旅游区的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测算方法,并对其量化确定做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邹艳芬 《资源科学》2008,30(1):119-128
全球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和能源使用对环境产生的巨大影响使能源使用安全问题受到各国的广泛关注。鉴于经济、社会、能源和环境的复杂关系,本文在拓展可计量均衡模型(CGE)原有研究的基础上,借助生态足迹分析法(EFA)的概念,构建能源CGE模型和能源使用安全测度框架,将能源的最终需求、初始能源转换矩阵、能源生态足迹转换率和本区域的能源生态承栽力联系在一起,通过对比能源生态承栽力和生态足迹,分析能源使用安全状况。对中国1962年至2002年能源使用安全测度,结果显示,这40多年里,从人均和总量水平来看,能源生态承载力基本呈逐年下降趋势,而能源生态足迹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能源人均生态承载力的下降速度快于能源人均生态足迹的上升速度,最终造成能源生态赤字的出现及不断扩大的演变规律,说明我国能源使用安全状况越来越令人担忧。要扭转这种不利的发展态势,也应该从能源使用的环境影响和环境容量两个方面入手,期望通过逐步减少能源使用的环境影响和提高环境质量,全方位加强我国的能源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6.
运用社会生态学、经济伦理学和人口经济学等跨学科研究方法,揭示了人口环境系统的特征、动因及其容量,描述了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和环境对人口的威胁,预测了全球与中国面临的人口环境挑战。  相似文献   
17.
旅游环境容量研究:从理论框架到管理工具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张骁鸣 《资源科学》2004,26(4):78-88
旅游环境容量(TECC)最初只关注会对资源质量和游客自身的体验质量造成破坏的临界游客数量,但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广泛应用于旅游资源管理之中的一系列管理工具,包括了目前在美国林业游憩资源管理中使用的可接受改变的极限方法(LAC)和在美国国家公园管理中使用的游客体验与资源保护VERP方法(VERP)。国内有学者提出用旅游环境承载力(TEBC)来替代旅游环境容量,但其核心内容是用一个抽象指标替代有实际数量单位的指标,这就与旅游环境容量理论面临同样的困难,即无法保证量化过程的可靠性,难以说明最后得到这些数值究竟要表达怎样的实际意义。将旅游环境容量作为管理工具的研究和应用工作需要得到更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人口经济学、社会学和生态学及其伦理学综合研究方法,严密论证人口环境系统和人口环境容量的内在规律;深刻揭示人口时环境与环境对人口的双向压力;客观描述全球与中国人口环境非持续发展态势,并简析其失衡成因;科学预测人口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在此基础上结合国情设计出可操作性规范:从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到思维方式、伦理观念及其政策法规全方位跃动。  相似文献   
19.
20.
为解决水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问题,针对目前行政管理方面的局限,通过实施水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制度保护水资源的办法逐步得到重视。排污权交易是排污指标通过在污染发生源之间重新分配来达到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的有效手段之一,且有利于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对大连市拟开展的水污染物排污权交易模式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并通过借鉴国内外的典型模式,对水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在大连市的应用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