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265篇
科学研究   11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2篇
综合类   20篇
文化理论   13篇
信息传播   6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在相关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产业集群现状,分析了成渝地区体育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意义及面临的挑战,探讨提出了成渝地区体育产业集群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02.
2020年初,习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指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一体化发展理念”和“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是建设新时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关键词,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对推动川渝两省(市)体育产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具有极大的区域带动和示范作用。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分析川渝体育产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基本内涵、可行性、面临瓶颈和实施路径。研究认为,川渝体育产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自然进程和国家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的必然产物。现实面临着外部环境制约,内部环境限制以及缺乏体制创新等众多瓶颈。为实现川渝体育产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目标,川渝两地要将体育产业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建议:共建体育产业园,大力招商引资实现体育产业共建共享;创新制度模式,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助力一体化发展;重点发展“四个市场”,打造川渝体育国际名片;大力培养复合型体育人才,助飞川渝体育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3.
新发展格局下,习近平总书记倡导“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战略。环渤海地区作为我国三大经济发展区域之一,是促进国内外大循环的主要载体和枢纽,将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有力支撑。我们以1986—2020年环渤海区域合作政策为分析样本,对文本数量、文本类型、文本主题、文本关键词共现以及合作政策的演进特征等进行详细分析,并据此为“十四五”时期持续完善环渤海区域政策体系提出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4.
105.
在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体系下,这一机遇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和旅游人群。促进粤、港、澳三地旅游经济的区域合作是在世界范畴的旅游产业竞争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和利益。以香港为核心圈层来带动整个区域的旅游经济发展有助于做大和做强粤、港、澳三地的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106.
107.
杭州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现辖8个区(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滨江区、萧山区、余杭区、西湖区),市区面积3068平方公里。2003年末,市区户籍人口393.19万人。上城区是杭州市商贸、商务旅游服务区、城市东南部生活居住区;下城区是杭州市中心城区、文  相似文献   
108.
本文阐明了国土开发的指导思想,认为应通过不平衡增长来实现均衡发展,指出经济效益、经济地理区位、关键项目和现有基础是确定重点开发地域的基本因素,随后论述了环渤海经济圈、长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四个沿海重点开发地域的起步条件和发展构想。  相似文献   
109.
交通的发展使镇江扬州成为两个连体城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两市要努力做到以人为本,富民为先,坚持“双赢”的理念,加强区域内资源整合,优势互补,联动发展,既竞争又合作,从而产生“乘数效应”,要以沿江开发为载体,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以化为纽带,做大做强镇扬经济圈。  相似文献   
110.
打造“红三角”经济圈的理性选择, 是区域政府合作。实现区域政府合作的首要前提, 是破除区域政府合作的现实障碍: 体制上的共同规划与协调较少或无力, 观念上的地方保护主义, 制度下的不尽合理、不尽完备、甚至缺乏, 等等。为此, 必须创立打造“红三角”经济圈的合作规划、合作理念、合作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