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3篇
教育   83篇
科学研究   5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基于森林资源清查的迪庆州森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昌顺  刘爱兵  谢高地  陈龙  刘春兰 《资源科学》2011,33(11):2162-2168
利用森林蓄积量推算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方法和GIS技术,系统研究了迪庆州森林类型的植被生产力。结果表明,虽迪庆州主要森林类型的植被生产力与中国主要森林植被生产力一致,但其平均生物量及平均生产力高于中国平均水平,这一结果符合迪庆林情,说明材积推算生物量法(材积源生物量法)适合用于该区域森林植被生产力研究;迪庆州森林总生物量为2.22亿t,其中乔木林2.15亿t,灌木林(含疏林和竹林)0.07亿t;乔木林和灌木林的总生产力分别为1723.77万t/a和386.25万t/a;各乡镇乔木林/森林的总生物量呈现随与澜沧江和金沙江距离的增加而增大;澜沧江和金沙江干流流经乡镇的森林具有较低的生物量和较高的生产力。因此,迪庆州林分改造与生态建设的毒点将是澜涂江和金沙江两岸的河谷地带。  相似文献   
72.
以新疆天山中段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高寒草甸不同植被群落类型地下生物量、土壤有机碳(SOC)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地下生物量随深度增加均逐渐减少,表现为总的T字形趋势分布,主要分布在0~10cm深的土层中,95%~98%根系分布在0~5Ocm内。不同草甸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深度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表现为总的T字形趋势分布。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布明显深于根系的分布深度,三种草甸类型0~20cm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为34%、58%、49%。  相似文献   
73.
以苦马豆幼苗的子叶及下胚轴为外植体,研究了光照及黑暗条件下不同浓度2,4-D对苦马豆愈伤组织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予叶愈伤组织的生长均优于下胚轴愈伤组织的生长,2,4-D浓度为0.3,0.6mg/L时,子叶、下胚轴愈伤组织的生长光培养优于暗培养;在2,4-D浓度为1.2mg/L时,子叶、下胚轴愈伤组织的生长暗培养优于光培养.因此,以2,4-D单激素诱导苦马豆愈伤组织,子叶培养在暗处是最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74.
浅析西藏色季拉山长鞭红景天生物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雷  刘依兰  杜军 《西藏科技》2012,(10):67-69,79
西藏色季拉山海拔4350m以下地区,红景天地上总生物量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减少,平均每升高100m,生物量减少0.66g/m2;海拔4350~4620m区域,红景天生物量与海拔高度呈二次曲线关系,随着海拔的升高生物量在减少,当海拔在4500m左右,生物量降至最低,之后随海拔高度升高有所增加。海拔4350m以下地区的红景天生物量与气象要素关系不密切,而4350~4620m的生物量与生长季平均气温、20cm平均地温存在显著的2次曲线关系,与日照时数、降水量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从综合影响来看,海拔4350~4620m区域的长鞭红景天主轴和地上总生物量主要与生长季平均气温、日照时数关系最为密切,气温的贡献略大于日照时数的贡献。  相似文献   
75.
高山带随海拔增加环境变得更加严酷,可能会影响植物个体生物量在各器官的相对分配,以适应高山高寒和氮限制的环境。通过对西藏拉萨市达孜县高山草甸3900m、4110m和4390m三个海拔带12种植物个体生物量分配的测定,发现随海拔升高,植株个体生物量呈降低趋势,根冠比(R/S)和根质比(RMR)逐渐增加,生殖分配有降低趋势,但叶质比(LMR)相对稳定在21%左右。表明随海拔升高,高寒草甸植物有性繁殖的重要性降低,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到地下部分,以利于植物在低温和氮限制的环境中增加养分吸收面积,同时通过稳定的光合器官的投入,维持高山植物的光合面积和碳供给。  相似文献   
76.
常绿阔叶林是中国南方的主要原生质被资源,有极为重要的生态环境和木材生产价值。中日双方研究人员共同选择以栲类林为主的江西省九连山自然保护区,对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该文为这项研究成果的一部分,内容包括常绿阔叶林在小流域中的分布,种群组成和林分结构,地上部分生物量和干生长量,养分元素在树体地上各部分生物量中的含有率和积累量,以及土壤的特性,并与日本和泰国的一些常绿阔叶林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77.
西藏砂生槐施肥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不同追肥时期、N、P、K对砂生槐生物量、地径和苗高的影响,结果表明:砂生槐追肥最佳时期为5~6月份,每亩施入尿素10~15kg,配合使用五氧化二磷8~16kg,氧化钾8~12kg为最优组合,能显著的提高砂生槐干物质量和地径,在生产上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8.
目的:建立基于GF-1号WFV卫星影像数据的拔节期水稻生物量监测模型,为利用GF-1号影像进行拔节期水稻水肥管理以及生产力预测提供依据;方法:以安徽盛农农场水稻种植区域为研究对象,分析GF-1号WFV数据的光谱参数与地上部生物量直接的相关关系,筛选出较为精确的光谱参数,建立并评价水稻拔节期地上部生物量监测模型;结果:GF-1 WFV数据的光谱参数与地上部生物量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其中,直接利用单一波段建立的相关关系中,近红外的表现最好(R2=0.61),通过逐步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利用绿光波段和近红外波段组合的函数能有效提高模型的精度(R2=0.659)。利用10种常见的植被指数与地上部生物量建立相关关系,发现NDVI、GNDVI、RVI、SAVI、EVI以及OSAVI与地上部生物量的相关性较好,而OSAVI的R2更是达到了0.711,RMSE达到0.64 t/hm2,RE为11.4%。依据OSAVI与地上部生物量建立的模型制作了农场水稻拔节期地上部生物量监测专题图;结论:GF-1的WFV数据在拔节期水稻地上部生物量监测中能够获得较高的精度,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9.
鹤山乡土混交林的能量特征及光能利用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鹤山以红荷和荷木为主的乡土树种混交林的辐射能、光合呼吸作用与总第一性生产力、生物量与热值等的综合研究可知:1全年抵达该群落林冠上层的总太阳辐射能4515.2MJ·m-2,截获2519.3MJ·m-2,透过1472.2mJ·m-2;2群落总的生物量103.31t;能量现存量171.33MJ·m-2;3群落冠层截获能量中有86.80MJ·m-2用于光合作用,其中有21.71MJ·m-2用于净第一性生产力;其光能利用效率约0.48%;4由于群落年龄和冠层结构原因,鹤山乡土树种混交林群落的生物量现存量、净第一性生产力和光能截获率均低于同地带近顶极群落一季风常绿阔叶林的相应值.  相似文献   
80.
对毛乌素沙地荒漠草原围封样地狭叶锦鸡儿 小针茅群落地上生物量进行了 7年逐月连续观测,建立了生物量对气候响应的逐月回归模型。研究表明,光、温、水等不同的气候因子在植物生长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影响,其中降水因子在生长季各个月份都是显著影响因子,说明水分的限制作用突出。应用逐月回归模型对三种不同气候条件下生物量的波动范围进行预测,并将逐月回归模型与传统的累积回归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比较,表明在大多数年份逐月回归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逐月回归模型是对传统的累积回归建模方法的有益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