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96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5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本对形成于中国独特历史、社会、化背景之中的生育观——重男轻女、男尊女卑观念的形成、发展进行考察,认为父权制社会的宗法制度是其形成的根源,而由于生产力水平的制约而造成的性比例失调问题也是这一观念形成的又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2.
刘淑丽 《寻根》2008,(6):40-43
周代对于女性的论述在《周易》中较为集中,尤其是其中的《家人》、《恒》、《成》等卦。战国时代的苟子就已经注意到了《周易》有关女性与男女关系的论述,《荀子·大略》说:“《易》之成见夫妇,夫妇之道不可不正也,君臣父子之本也。”《周易》者,“以此文王所演,故谓之《周易》”(李学勤主编:《周易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所以,其中所蕴含的思想观念可以代表周代人的观念。事实上,周代有关男女之别的阐述与规范已经很多,而男尊女卑观念也是在这个时代被反复论述的。  相似文献   
113.
114.
黎宁 《青年记者》2008,(10):98-99
女性主义思想的传入 在西方女性主义思想传入之前的几千年里,中国并没有孕育出像西方那样激烈的、富于战斗性的、具有广泛影响的女性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男尊女卑的观念在父权社会的种种典章制度中牢牢扎根。对于中国来说,女性主义的确是“欧风美雨”下的舶来品。  相似文献   
115.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从女性视角加以考察,它非常显著地体现了周代"男尊女卑"的女性观.在周代男权文化秩序的影响下,<诗经>中"男尊女卑"女性观具体表现为一夫多妻、丈夫可任意弃妻、包办婚姻等内涵.  相似文献   
116.
刘玲莉 《成才之路》2013,(17):39-39
《呼兰河传》写于战火纷飞的年代,小说于1940年12月在中国香港地区完稿,1942年1月萧红即与世长辞。著名女作家萧红的一生,是一直被冷落被忽略的一生,是一直寻找着"爱"和"温暖"的一生:孤独的童年——失家之痛,身为女儿的性别,决定了萧红被封建父权放逐的命运,失去了家庭的温暖;坎坷的爱情——失爱之痛:从逃脱家庭包办婚姻,初恋受骗,与萧军、端木蕻良的爱情纠葛及最终失败,来自男权社会的冷漠与欺凌贯穿  相似文献   
117.
在我国的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思想下,妈祖作为一个女神,她的崇拜不但有没被遏制反而得到历代朝廷的褒封,一度超越其他众神成为我国至高无上的海神,是具有多方面的原因。本文主要从古代福建社会的特性、古代福建人的母亲崇拜心理、闽人崇拜女巫的潜意识三大点来阐述。  相似文献   
118.
吴晨皓 《当代学生》2012,(12):41-42
回望古代,从"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关系中便不难看出男尊女卑的社会倾向。然而,今天的男女地位与之却已是霄壤之别。男生女生不但早已平分秋色,反倒是"男生危机"被愈炒愈热,显得男生还稍逊一筹。  相似文献   
119.
出嫁女权益纠纷数十年未能妥善解决,是由多方面因素所致。其中,男尊女卑思想、《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不完善、政府执法缺乏明确授权、法院审判法律依据不够充分等因素是造成这一状况的重要原因。在各方面条件成熟之后,出嫁女的利益诉求才可能得到彻底满足。  相似文献   
120.
从早年的《婆婆、媳妇和小姑》到近年的《麻辣婆媳》《双面胶》《媳妇的美好时代》,再到新近的《青春期撞上更年期》《婆婆来了》,婆媳题材的电视剧屡次掀起收视热潮,成为家庭伦理剧中备受观众关注的一个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