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96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5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近代中国教会女学从创办到发展,经历了一段艰难曲折的道路,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独立和较为完整的教育体制与办学模式,在中国女子教育史上起了某种开拓性的作用。教会女子学校的创办,其意义不仅在于培养了中国第一代新型的知识女性,同时,也是对中国沿袭了数千年的“男尊女卑”封建陋习的挑战。  相似文献   
82.
古希腊人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出光辉灿烂的物质文明,也形成了独具民族特性的家庭婚姻观和婚俗文化,古希腊人的婚俗文化,第一,婚制是复杂的,但主体仍是一夫一妻制;第二,在家庭婚姻生活中,斯巴达等城邦的妇女享有很大的自由,而雅典妇女则被禁锢在家庭中,第三;性的混乱和自由广泛地存在于古希腊社会中,第四,古希腊人鼓励生育,提倡优生优育,但在性别的选择上重男轻女。  相似文献   
83.
林红 《兰台世界》2007,(2S):66-67
在漫长的几干年历史里,中国一直实行男尊女卑,妇女始终处于男人权力和意志支配之下,缺乏基本的自主和尊严。她们没有财产权、人格权,甚至姓名权。她们更没有婚姻的自主权,只能听凭“父母之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正如自居易所说,女子一生下来就是“百年苦乐由他人”。在如此恶劣的社会环境下,古代妇女的悲惨命运可想而知,更不用说妇女中的弱势人群——寡妇,她们更加身不由己,更加丧失话语权,更加血泪斑斑。她们的再婚权利和自由被古代男权社会在思想控制和法律限制双管齐下步步剥夺。[第一段]  相似文献   
84.
汉字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人类最宝贵的、最有价值的文化之一,汉字对于儒家伦理观念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启迪,儒家的先哲们通过对汉字具像的透视,发掘出了华夏伦理的精髓,奠定了儒家伦理观的“三纲五常”、“男尊女卑”的基石。  相似文献   
85.
孔老夫子游泰山时,看见一位老者衣衫褴褛。虽这样,老者却边弹边唱高兴万分。孔子问他为何如此高兴。老者笑曰:“天下万物,唯人为贵,我有幸为人,此是一乐;生而为人,男尊女卑,我有幸为男人,此为二乐;众生芸芸,多少人未出襁褓便短命早夭,而我又有幸活到如此高龄,此为三乐。”你看,这位老人多会自找高兴啊。  相似文献   
86.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讲究等级秩序尊卑贵贱的礼制社会,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人们普遍重男轻女。女性服饰作为一种形象化的思想,也折射出男尊女卑的社会观念。传统女性着装不能随心所欲,必须符合隶属于男性的身份地位,同时严禁服饰通过女性体貌的外显可能对男性产生的挑逗,并且妇女服饰必须符合男性社会的审美标准。传统社会通过上述种种法则和潜意识规范,束缚着女性。传统服饰充分体现出传统社会的抑女性。  相似文献   
87.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巴金在《家》中所潜存的男权主义思想,即对女性自身价值的轻视、男女主人公之间不平等的身份定位、男尊女卑和才子佳人的程式,旨在探求一种重读文本和透视作家深层心理的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88.
唐人爱情小说中,女性的命运多以悲剧告终:本文试从爱情和婚姻两方面来分析女性的悲剧命运与形成原因,并认为其直接原因是当时文人矛盾的爱情况;而现实和传统观念及女子在经济和思想上的依附性则是其内在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9.
张远宁 《成长》2005,(6):81-81
在中国封建历史上,一直宣扬男尊女卑、从一而终。妇女如果成了寡妇,宫女如果成了怨女,那她们的自慰历程也就随之开始了。当然,这些古人的自慰,大部分只是出于生理上的本能需要,而古代那些自慰器较之于今天,显得小巫见大巫的原因,并不只是科学的进步这么简单。  相似文献   
90.
"五四"时期,在民主、科学的旗帜下,一些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知识分子开始了对封建主义的全面批判,解放妇女成为他们反封建斗争的一项重要内容.鲁迅的<我之节烈观>、周作人的译作<贞操论>、胡适的<贞操问题>等文章在当时思想界、文化界产生了极大影响.妇女问题成了"五四"前期思想解放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现代小说中出现了许多遭受封建思想摧残的女性形象.本文主要对鲁迅的小说<祝福>中的祥林嫂及<明天>中的单四嫂子、柔石的<二月>中的文嫂这几个寡妇形象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