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3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134篇
教育   974篇
科学研究   803篇
体育   44篇
综合类   91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56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214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在全球变暖步伐不断加快、环保意识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如何降低全球碳排放量变得十分迫切。碳捕捉与封存技术(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简称CCS技术)通过对碳的捕获、存储能有效阻止CO2向大气排放,具有较大的碳减排潜力,受到了许多国家的青睐。美国作为煤炭燃烧的大国,十分重视对CCS技术的研发。基于PEST分析模型从政策、经济、社会、技术等方面对美国CCS技术发展环境进行全面地分析,进而探讨对我国CCS技术发展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92.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成为国际以及世界各国国内经济发展绕不过的重要问题。国际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已经在发挥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作用,发达国家开始承担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强制性减排责任。作为发展中大国的中国,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下,尽管承担的是非强制性减排责任,但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无疑将面临越来越大的环境承载压力。科斯定理为利用市场机制进行节能减排提供了理论支撑。尽管中国的排放权交易市场仍然处在地方试点的阶段,但是制度供给具有前瞻性要求,因此,健全排放权交易的制度供给意义重大。本文从排放权确权、分配,财税制度、融资制度、经纪人制度、法律制度等多角度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3.
<正>As one of the Partner Groups which were initiated to promote scientifi c exchanges and collaborations between the Max Planck Society(MPS)and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CAS),the Partner Group led by Prof.Dr.ZHI Linjie was established on May,2010.During the past three years,the group received substantial support from the CAS and the Max-Planck-Institute for Polymer Research(MPIP)for extensive exchanges and collaborations on carbon-rich nanomaterials.Productive collaborations between the researchers and the students from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Nanoscience and Technology(NCNST)and the MPIP as well as the collaborations between the Partner  相似文献   
94.
<正>以原创技术打破新材料制备"垒壁",让新材料工业化之路不再"山高路远"一石墨烯是目前业界公认的"材料之王",其在材料属性方面拥有多项"世界之最",如最强导电性、最硬材料、超高强度、超高导热率、超高透光率等。有行业专家表示,石墨烯材料在储能、电子元器件、复合材料等多个领域有望带来一场巨大的变革。从目前已经公布的消息来看,韩国、日本和中国在石墨烯的应用和产业化方面走在世界的前面。  相似文献   
95.
绿色建造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是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路径之一,为有效解决目前我国绿色建造技术推广与应用遇到的障碍,在研究国内外相关主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影响绿色建造技术发展的因素,并从市场、经济、生态以及社会参与度等角度得到关键驱动因素,据此构建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对有关驱动因素进行灵敏度的动态分析并观察各主要因素的影响效果,得到碳达峰目标下我国绿色建造技术驱动因素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各驱动因素对我国绿色建造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但影响程度不同,技术研发程度、政策法律完善程度、绿色建造管理模式、节水节地技术效率对成本影响明显,而对生态价值和生产力效率影响不同。根据研究结论,从绿色建造政策法规、技术研发、管理模式和技术效率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6.
动态     
《科学中国人》2022,(15):6-7
我国在运在建核电机组数全球第二8月9日,在第29届国际核工程大会开幕式上,国家核安全局副局长、核电安全监管司司长汤搏介绍,核电的发展为保障能源供给、改善环境和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了积极有益的贡献。我国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同时,为核电确立了积极安全有序的发展方针。目前,我国在运核电厂的安全运行指标不断提高,居于国际先进行列。截至2022年6月,我国在运核电机组54台,在建核电机组23台,在运在建核电机组数为全球第二。  相似文献   
97.
杨林  郝新亚  沈春蕾  安冬 《资源科学》2022,44(4):716-729
通过海洋渔业固碳增汇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其中的关键在于科学、精准、系统测算海洋渔业碳汇能力。本文剔除经典“可移出碳汇”模型中部分不具有碳汇功能的碳,把贝藻通过释放POC和DOC形成的碳汇纳入测算模型,基于2006—2020年中国9个沿海省份贝藻养殖产量面板数据,评估中国海洋渔业碳汇能力,并基于LMDI分解方法解构中国海洋渔业碳汇能力提升的贡献因素,预测不同情景下2030年中国海洋渔业的碳汇潜力。研究发现:①2020年中国海洋渔业碳汇能力达302.63万t/年,区域差异显著;②包含不具有碳汇功能的碳会高估海洋渔业贝类碳汇24.24%,而不考虑贝藻通过释放POC和DOC形成的碳汇会低估海洋渔业碳汇50.70%;③在当前注重规模效应的发展模式下,到2030年海洋渔业碳汇能力为335.51万t/年~399.92万t/年,碳汇增长潜力有限。基于此,应推动中国海洋渔业碳汇的增长模式向技术驱动的高质量发展转变,不断提高中国沿海省份海洋渔业碳汇能力,持续为实现“碳中和”目标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98.
白雨  丁黎黎  赵昕 《资源科学》2022,44(12):2487-2500
海洋牧场是促进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其蓝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则是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关键环节。然而,参与主体单一、生态价值回报不足、跨期价值转换偏差等问题,严重制约着中国海洋牧场蓝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市场化、可持续运作。鉴于此,本文在“政府激励+蓝碳交易”直接机制的基础上融入“蓝碳质押信贷”间接机制,设计了一个涵盖政府、渔企、第三方服务机构(碳交易中心、银行等)3个主体,现期收益与未来收益可转换的海洋牧场蓝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同时将时间偏好引入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渔企时间偏好对该机制运作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①渔企时间偏好对海洋牧场蓝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存在影响,对3个主体策略行为的影响而言,对渔企影响最大,其次是第三方服务机构、政府。②在直接实现机制中,补贴金额和环境保护税越高,越有利于推动海洋牧场及其蓝碳生态产品市场发展;且相较于补贴,环境保护税这一负激励的推动作用更强。蓝碳现货价格越高,渔企采取海洋牧场模式的意愿越高,但对第三方服务机构开展蓝碳质押信贷业务的意愿产生倒“V”型影响,即先促进后抑制。③在间接实现机制中,信贷风险越低,质押率越高,就越有利于推动海洋牧场及其蓝碳生态产品市场的有序发展;而守信奖励、违约金等信贷奖惩措施应适中,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实现海洋牧场及其蓝碳生态产品市场的良性发展。以上结论对完善中国海洋牧场蓝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
文章论述了磁场对采用光电倍增管的能谱测量系统的影响。针对套管磁化对碳氧比能谱测井的影响,给出了应对方法。采用电工纯铁屏蔽层和二次屏蔽层的组合屏蔽能够实现完美屏蔽。  相似文献   
100.
杭州市大气细颗粒物分粒径来源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安德森分级采样器采集大气细颗粒物样品,分析它们的质量浓度及无机元素、水溶性离子和碳等组分的含量.采用OC/EC最小比值法确定二次有机碳对细颗粒物的贡献,重新构建受体化学成分谱.使用化学质量平衡模型对杭州市区大气细颗粒物进行分粒径来源解析.结果表明,在小粒径段中,二次粒子和机动车尾气尘为主要贡献源类;在粗粒径段中,城市扬尘、建筑水泥尘和煤烟尘的贡献逐渐增多,二次粒子与机动车尾气尘的总分担率下降到5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