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3篇
科学研究   12篇
各国文化   13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3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61.
62.
“史官文化”的含义首先在于史官对中国文化的承担性,在中国,专制之所以能够成为“主义”,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礼”的支撑,一是“天理”的铺垫。礼与天理可以说是中国专制主义的两块基石。人们一般并不把君主看作是法律的象征,而是看作札的标志,所谓民本并不是以民为本位,而是以民为手段。在本位的意义上,民本的实质恰恰是君本.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明确提出华夷之辨这个问题,并对之作出深入思考的恐怕不是儒家,而是史家。  相似文献   
63.
先秦时期表示辈次的世代年限为30岁。这种辈次年数与上古婚礼年龄的影响作用有关。在社会下层,农人受田还田、受兵还兵、受力役及其免除等制度规定以30岁为限,则是代的年限在礼制上的反映;在社会上层,王室世系、父子嗣位用本义为30的“世”来表示,反映了殷代以至周初王位断承制度在选立标准上的原则:立壮制。战国以来,代的实际年限随着古礼制的演变也产生了变化,但“世”的本义及相关义项却作为语言“化石”保留了下来,成为我们今天探讨先秦辈次和古礼制关系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64.
黄耀全 《收藏》2006,(11):127-130
周代是中国古代礼制最兴盛的时期。所谓“礼制”,就是从王候到平民在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准则。人们平时的衣食住行,乃至婚嫁丧葬,都有严格的礼制约束,礼仪被认为能“能神明,立人伦,正情性,节万事”。这种礼制反映在用玉制度上,就是出现了一系列礼玉。这些礼玉形制不同,用途各异,名称繁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壁、圭、琮、璋、琥和璜,合称为“六端”。  相似文献   
65.
我国丧葬的主要特点是厚葬、隆祭、久祀。在古人的观念中,丧葬不是单纯地安葬死者,它直接影响到社会的伦理规范及政治秩序。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统治者的需要,这种丧葬之礼变得日趋繁文缛节,透过《左传》春秋贵族的丧葬礼仪可见一斑。这些记载,不仅再现了春秋贵族的崇隆威仪,也折射出了隐于丧俗中事死如事生、儒家的伦理色彩、等级观念、家族制度等礼制文化。所以,丧葬制度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66.
周代社会中与宗庙相关的礼制多种多样。宗庙始成要举行落成典礼,作歌诗以纪之。祭庙的形式可谓五花八门,而且祭者的态度要十分的恭敬、严谨。诸侯有丧事了,要在宗庙吊唁,规矩也很多。此外,如天子即位,天子(或诸侯)娶妻、嫁女、出国、归国、出征、凯旋等都要在宗庙举行郑重的祭告仪式。在宗庙的守护、装饰、迁移等方面,在当时也有着严格的、不同的礼节制度要遵守。  相似文献   
67.
服妖自古有之,兴盛于宋代。宋代主要表现在违背社会风俗、不合礼制及民众对政治的不满等方面。其原因:宋代手工业发展,服饰种类繁多,人们对服饰要求也越来越高;动乱和战争使人们将部分原因归罪于"服妖";程朱理学的影响使人们将服装粉饰看做"服妖";辽金等少数民族使宋人对服饰呈现既效法又排斥的心态;历史的思想积淀使然。  相似文献   
68.
《礼记》记载了宗周之前太古、有虞氏、夏后氏、殷数代礼制。通过研究发现,这些礼制可通过明例、太古例、非古例、古例等礼例来研究。而且,宗周之前的礼制可分为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和嘉礼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69.
在明代官府常行文书中,帖文主要以低品级衙门为行文对象,灵活适用于具备较为直接的隶属关系或是职务往来的上下级之间;同时在地方行政中,帖文也实现了行移范围向民间社会的延伸.从文书形态来看,明代帖文承袭了"帖"类文书的基本结构,又因明代文移制度的影响,在用语、格式等方面呈现出规范化特征.  相似文献   
70.
周公"制礼作乐"将礼乐思想以制度形态彰显出来,使得西周成为中国礼乐文明的理想社会,处处体现出明贵贱、辨等级的社会统治思想。《顾命》作为周初礼制中唯一一篇原始文献,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仅成王丧礼中描写几席的陈设四句,就从家具、装饰、空间等各方面凸显了西周等级分明、尊卑有序的礼制。《顾命》意义的多重性与丰富性,成为后世学者不断探讨的源泉,也使我们对这一"理想国"充满了遐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