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004篇
  免费   1589篇
  国内免费   1979篇
教育   95674篇
科学研究   42667篇
各国文化   236篇
体育   4346篇
综合类   3971篇
文化理论   1292篇
信息传播   24386篇
  2024年   459篇
  2023年   1761篇
  2022年   1093篇
  2021年   1664篇
  2020年   2008篇
  2019年   1998篇
  2018年   1225篇
  2017年   1996篇
  2016年   2878篇
  2015年   4703篇
  2014年   11594篇
  2013年   10079篇
  2012年   12037篇
  2011年   13820篇
  2010年   11993篇
  2009年   12077篇
  2008年   13901篇
  2007年   11157篇
  2006年   9278篇
  2005年   8862篇
  2004年   7927篇
  2003年   7271篇
  2002年   6053篇
  2001年   5142篇
  2000年   3849篇
  1999年   1671篇
  1998年   1216篇
  1997年   959篇
  1996年   779篇
  1995年   761篇
  1994年   513篇
  1993年   414篇
  1992年   307篇
  1991年   374篇
  1990年   310篇
  1989年   365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81.
媒体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目标。新闻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应该如何参与到这一伟大实践中来,全方位、多角度地做好构建和谐社会的新闻报道,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呢?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2.
网络时代的信息素养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说明了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要性,以及从信息意识、信息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几方面阐述信息素养培养的内容;从营养良好的校园信息环境、充分利用图书馆、开设“献检索与利用”课、开展读书活动、通过“资源型学习”等多种方式进行信息素养培养。  相似文献   
83.
84.
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的特点及图书馆发展探索   总被引:136,自引:0,他引:13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呈现出社会化、个人化、精品化、集成化、立体化、高优化等特点。图书馆应从服务思想、服务设施、服务资源、服务模式、服务内容和信息服务角色等方面制定发展策略。参考文献 4。  相似文献   
85.
国家文化安全与广播电视集团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广播电视业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集团化是其发展趋向。中国广电业的这一举措当然有着多种原因,但对全球化环境下国家文化安全的考虑无疑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6.
曾经炙手热的互联网神话虽然已经成为过去,网络应用却已经日益成为备行业革新发展的主旋律。在政府极力倡导“科教必国”的中国,网络化教育的发展和普及对十教育界人士,普通百姓和商家们已经不再是说说而已了。  相似文献   
87.
88.
终身体育的社会环境建设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终身体育与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分析,得出社会物质环境为终身体育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社会的人环境为终身体育的产生和发展提供动力。经过分析认为,进行终身体育的社会环境建设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89.
随着素质教育思想的深入人心、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到来,未来社会越来越注重人与人之间能否协作共事,能否有效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能否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否吸取他人的观点等团队精神。本人在多年的教学中注意发现培养独生子女在学习中的团结、协调、合群共事的群体协作精神,自认为效果相当明显。  相似文献   
90.
情感教育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完善学生的个性心理,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具有重要作用。情感教育中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影响和调节学生的情感;二、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三、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完善他们的个性心理;四、优化心理环境,塑造美好心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