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0篇
教育   55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中华民族的簧管乐器的由来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沉淀传承的文化更是博大精深.领会和理解中华民族乐器的传统文化底蕴,并对乐器有深刻的认知,进而从灵魂深处创造出彰显个人魅力、有竞争力和创造力的完美演奏,让我们的乐器在全世界美丽的绽放,让世界向往和追求我们这种乐器的文化艺术.  相似文献   
62.
老虎因其具有图腾舞蹈的特征,受到学界的关注。本文以笔者在老虎的传承地小麦地冲所做的田野调查为例,试图解读老虎在舞蹈动作、舞蹈构图和舞蹈服饰三个方面的艺术特色,以求呈现老虎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63.
老虎、大锣、小豹子是三种流传于云南省双柏县彝家山寨的舞蹈。在它们朴野的形式背后潜隐着较为丰富的文化内涵,传递出诸多的象征涵义:其禁忌内容表示的是一种身份的转换和对仪式的重视;大量的农事仪式反映的是一种对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期盼;引人注目的交媾仪式表现的是对生殖和丰产的渴求以及驱邪求吉的愿望。  相似文献   
64.
是一种带有簧片的吹管乐器,在我国吹管乐器中,是唯一一种可以演奏和声的乐器。自古以来,我国便流传着女娲氏造簧的故事,"簧"即指,簧指里用来发音的薄片,在古代是竹制,后世逐渐使用铜来制作簧片。芦是苗、瑶、侗等少数民族特别喜爱的一种簧管乐器,其前身为竽,发源于中原,后在西南地区发扬光大,距今约有3000多年的历史。和芦作为我国广受喜爱的吹奏乐器,其不仅具有漫长的发展历程,而且其本身还具有很大的特点,本文将对现在的中国民族吹奏乐器和芦的改良成果进行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65.
"大锣"为云南彝族"三"舞蹈之一,与"老虎""小豹子"齐名。"大锣"是彝族罗婺支系中传承的一种祭祀与娱乐并蓄的原始图腾舞蹈,"大锣"是在一年一度的彝族火把节期间举行,2006年成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把"大锣"作为一种傩祭仪式进行研究,是一种全新的视角。"大锣"历史渊源深厚,其仪式过程更是富有极深的文化内涵,保留着浓郁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66.
本文是我通过对有关论文的研读和自己的实践经验的总结.从实际考察、哲学以及青少年认知心理这三个方面的知识.对提出的观点进行论证.明确维修内容在学习吹过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7.
天津是杂耍名家荟萃之地,在上世纪30年代的艺人中.曾流传着“到天津镀金”的说法,也就是说,艺人只有得到天津观众的认可,才能在全国的杂耍界站稳脚跟,故此,天津这块宝地一直被艺人们视为“龙门”。1936年7月,骆玉从南京来到天津。一举跃过这道“龙门”。“金嗓歌王小彩舞”的美名红遍了天津卫。  相似文献   
68.
怀念骆玉笙     
2002年4月4日,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们走近骆玉.走进了一个旷世传奇的动人故事。  相似文献   
69.
西洋手风琴的发明与研制的关键性条件和素材,是中国簧的原理。中国的输出到手风琴的输入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说明文化交流是中国音乐文化乃至世界音乐文化发展、繁荣的必然因素。  相似文献   
70.
中国与西洋手风琴这两种乐器均采用"自由簧"的发音原理,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渊源。纵观历史,中国在我国的历代都得到了广泛运用,其发展速度却很缓慢;而西洋手风琴自传入我国后,发展却是突飞猛进的,这两种乐器截然不同的发展状态不是偶然,而是很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本文对与手风琴从形制、音色特点和创作特征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其现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