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225篇
科学研究   116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4篇
综合类   32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4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92.
93.
94.
95.
蔡喆 《高教探索》2015,(2):83-88
本文采用"中华民族认同感"问卷和"一般国家自豪感"问卷对广州地区高校的550名粤港澳新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粤港澳大学生在中华民族认同感的情感、认知、行为、评价等维度上差异都非常显著。总体来说,粤港澳大学生的中华民族认同感均为积极和正面的,其中广东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普遍比香港澳门大学生略高。  相似文献   
96.
深入开展社区教育对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区域之一,实现区域协同发展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大趋势。结合区域协同发展给社区因素带来的新变化,粤港澳大湾区社区教育在功能定位、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承载内涵、教育组织等方面形成新趋势。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在创新运行模式、建设协同创新社区、助力新时代文明社区建设等方面开展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97.
98.
为探究粤港澳区域协同创新的演化历程及影响因素,选取粤港澳区域的地级市及以上城市作为基本分析单元,基于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2011—2020年国内发明专利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了区域创新网络,对粤港澳区域创新网络的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研究发现:2011—2020年,粤港澳区域的协同创新程度越来越紧密,区域中的所有地级以上的城市都纳入了创新网络;在区域创新网络中,存在明显的创新核心区和边缘区,广州、深圳、东莞等城市的核心地位进一步巩固,而韶关、揭阳、潮州始终徘徊在网络的边缘区域,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某些城市的边缘化趋势更加明显;区域的两大核心城市——香港、澳门,在区域创新网络的地位和影响力与其经济实力不相符,在合作专利的联合申请上没有表现出强的合作性和带动性,有很大的提升潜力。  相似文献   
99.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广泛的社会参与、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强力的安全治理、强大的国家政治影响力、飞跃的科技发展和经济成就改变了内地高校港籍学生的政治社会化场景,并增进其国家认同感。建议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参与作用,加强历史教育交流,完善公共安全治理体系,推进科技合作及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我国的政治影响力与经济实力,以提高该群体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100.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作出的区域重大战略部署,基础教育协同发展是这一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和推动力量。推进粤港澳城市群基础教育区域协同是落实国家区域战略部署的应然之举,亦是打造粤港澳城市群教育高地和人才高地的必然要求。当前,粤港澳基础教育区域协同尚处于探索阶段,面临整体优化层面区域协同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功能与结构互补层面区域协同的深度和广度有待拓展和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等挑战。为进一步推进粤港澳城市群基础教育区域协同,需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促进湾区基础教育整体优化式发展;以深化项目合作为关键,助推湾区基础教育结构与功能互补式发展;以交流互鉴为主要手段,保障湾区基础教育协同与特色统一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