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11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36篇
教育   8179篇
科学研究   457篇
各国文化   35篇
体育   117篇
综合类   363篇
文化理论   118篇
信息传播   1025篇
  2024年   205篇
  2023年   716篇
  2022年   536篇
  2021年   527篇
  2020年   485篇
  2019年   401篇
  2018年   191篇
  2017年   219篇
  2016年   259篇
  2015年   370篇
  2014年   790篇
  2013年   607篇
  2012年   712篇
  2011年   688篇
  2010年   615篇
  2009年   620篇
  2008年   627篇
  2007年   502篇
  2006年   352篇
  2005年   232篇
  2004年   169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51.
2017年,社交媒体影响下媒介环境的变化给媒介治理带来诸多困境。本文从三个维度聚焦2017媒介治理的发展情况,探讨媒体在治理能力提升中的责任与担当。本文是《中国记者》第1期回顾展望专题来稿的延续。  相似文献   
52.
针时小班化教育实践中,学生"自我中心"主体精神膨胀的发展倾向,文章提出发挥小班班集体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社会性和个性的和谐发展,阐明学生在共同活动中通过亲社会性的个性发展构建小班班集体的高级形态--成长共同体,归纳出共同活动的设计原则并列举了目标设计所、学习协同站、班级议事会三个操作范式.  相似文献   
53.
《初中生辅导》2011,(26):42-48
总主题:向着太阳奔跑总主题设计背景与内涵解读:1.近年全球大灾难频发,于是"世界末日"之说又引发媒体关注与讨论。关于人类的命运和前途,乐观派与悲观派都有自己的理由和市场。我们的价值判断与价值导向是:只要全世界携起手来,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维对待所发生的一切,人类的前途将一片光明。  相似文献   
54.
本文认为,入职指导不能忽视教育教学工作的复杂性、新教师与职业生态环境的拟合度。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入职指导可以超越教职生存取向,追求奠基事业幸福的生态取向,即关注新教师的心理韧性,坚持学生本位,追求教学学术,重视多方指导,倡导学习共同体。  相似文献   
55.
新疆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设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新课程改革深入的背景下,提高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是学校与教师共同面临的问题。本文就国内外相关研究,对教师学习共同体做现状综述,提出相应的建议,为今后更好地研究新疆教师学习共同体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6.
张晓青 《福建教育》2023,(43):18-19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的重要课题,在实践中需要从学校层面加以重视和落实。学校要以学生真实而完整的生活世界为基础,选择适宜的学习主题,组织各学科教师开展跨学科螺旋式教研,利用多学科在课程理念、教学要求的内在关联,探索跨学科主题学习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57.
《上海教育》2011,(3):64-64
两年多来,针对学员"高起点"的特点,基地围绕着一个"高"字,坚持以"共同体"为组织形态的"高位点金"式培养,形成了"三个凸显"。思路上求"突破":基地定位凸显高层次。我们在建设思路上体现三个主题词。高端培养:瞄准高难度内容,满足高层次需求,以培养高端人才为目的,以提升高端品质为追求,形成双点  相似文献   
58.
在河与岸的对立下,《河岸》记述了一对父子荒诞苦难的人生,揭示了动荡历史背景下亲人间的猜忌、厌恶和疏远等人性的阴暗。沿用了意象循环的方式,力图挖掘历史给人带来的创伤和嘲弄,剖析了历史的延续性,把剥离了所有社会关系后的人生赤裸裸地暴露出来。  相似文献   
59.
为了打造教育人才高地,苏州市教育局于去年开始实施以名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为载体的领军型人才培养工程,并以此带动全市教师队伍建设。在一年多的时间里,  相似文献   
60.
掌声对于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小朋友,有人给过你掌声吗?因为什么为你鼓掌?得到别人掌声你心情怎么样?你为别人鼓过掌吗?为什么为别人鼓掌呢?”在慢慢唤醒学生生活体验的同时,悄悄地把孩子们引领到课文中掌声的氛围当中来,师生共同体验感受着掌声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