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11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36篇
教育   8179篇
科学研究   457篇
各国文化   35篇
体育   117篇
综合类   363篇
文化理论   118篇
信息传播   1025篇
  2024年   205篇
  2023年   716篇
  2022年   536篇
  2021年   527篇
  2020年   485篇
  2019年   401篇
  2018年   191篇
  2017年   219篇
  2016年   259篇
  2015年   370篇
  2014年   790篇
  2013年   607篇
  2012年   712篇
  2011年   688篇
  2010年   615篇
  2009年   620篇
  2008年   627篇
  2007年   502篇
  2006年   352篇
  2005年   232篇
  2004年   169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81.
黄云奇 《广西教育》2014,(43):70-71
针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主要问题,探讨通过完善校企作体制机制,以校企共建国家级实训基地为切入点,共同建设以人才培养为主要纽带的校企利益共同体,形成校企双方人、财、物等各种资源整合和共享的合作长效机制,有力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全面改革。  相似文献   
82.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以利益为基点,揭示了共同体就是以利益为基础的利益共同体的发展。当今世界各国致力于共同治理与合作,形成了以共同体为组织形式的全球治理,而作为运行基础的共同体不合理性制约着全球治理的进行。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认清共同体运行的本质,把握全球治理形势下共同体组织的发展现状,进行全球治理的思考。  相似文献   
83.
杨杨的首部长篇小说《雕天下》,通过对艺术大师高石美不幸一生的叙述,展现了艺术家生存的艰辛、传统文化的多重矛盾,以及神秘命运的悲剧色彩。作品运用较为先锋的写作方式,塑造出高石美这样一个奇异的文化复合体,其可贵之处在于:最终超越了艺术层面的探讨,走向对于人性隐秘层面的挖掘。  相似文献   
84.
网络排行,实为捞金;网上百科,错漏百出;网站搜索,以价排名;网来网去,内容克隆;网络产权,保护不力.网络内容建设怎样引导、如何规范、谁来监管,诸多问题需要及时解决.在传播格局已深刻改变的今天,作为“十三五”期间加强网络空间治理的一项“基本建设”,网络内容建设决定着行业生死,掌握着业界未来.  相似文献   
85.
本文从詹姆斯·凯瑞"仪式观"角度审视民生新闻,指出民生新闻在反映社会民生的同时,需要通过将"报道范式"升华为一种社会文化的"共享仪式",变告知为对话模式,共享地方文化记忆,加强社会舆论监督,从而推动社会大众在民生报道中的参与性,完成公民对社会文化的认同建构。  相似文献   
86.
新教师如何快速适应教师岗位,提升业务素养,形成身份认同,是新教师培育需要迫切思考和急待解决的难题。笔者探究创意的共读活动,与新教师一起构建相互尊重、学习倾听、平等对话、共筑愿景的阅读场域,以学习共同体实践,促进教师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87.
88.
周光礼  罗睿 《教育研究》2021,42(10):138-153
任何国家的学术系统都是分层的,根据名望和影响力对学者进行等级区分是一种普遍现象.在中国学术系统中,院士是位居金字塔塔尖的精英群体.无论在科学家的心目中,还是在一般公众的观念上,院士都是国内最具权威、最具声望、最具影响力的人才头衔.中国科学精英的生成过程是一个光环叠加的过程.一方面,精英人才通过对优质教育与科研资源的获取不断进行学术产出和科研能力等资本的累积.另一方面,在"马太效应"的作用机制下,机构的声望、名师效应、海外留学与科研经历、行政任职等因素也在其成长过程中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89.
90.
<正>创造民主、轻松、和谐、浓郁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的前提条件。教师要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旧观念,设身处地为学生创造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构建一个接纳性、宽容性的课堂,形成一个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能无拘无束地大胆质疑、发表见解。只有在这样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才会以愉快的心情钻研问题、启动思维、驰骋想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