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5篇
  免费   36篇
教育   2510篇
科学研究   52篇
各国文化   17篇
体育   26篇
综合类   72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9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199篇
  2012年   198篇
  2011年   249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184篇
  2008年   319篇
  2007年   191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01.
苏轼是一位全能文艺家。无论是诗词文赋,还是书画,皆取得了杰出成就。其艺术成果内容涉及之广,史上少有与之比肩。即便是美食诗文,于中国饮食文化史上,亦同样具有特殊地位。《鳊鱼》《惠崇春江晓景》诚为美食诗之代表作,以二诗为例,析其要义,解其内蕴。因其内涵丰富,寓意深刻,故极具重要的警世意义。  相似文献   
102.
宋代,是庐山文化发展的鼎盛期,其中,与苏轼关联的内容极为丰富,散见于各种史料典籍。较全面地反映这方面内容的学术性文章,就笔者涉猎范围,仅见之于胡迎建先生《苏轼与庐山》一文。惜其存在若干舛误和遗漏。本文拟就此试加梳理、考辨,以期尽可能复原苏轼庐山游历活动的历史拼图。  相似文献   
103.
苏轼提出了"君子如水,因物赋形"的人格理想:不自为形而变化无方,看似随和柔顺而蕴藏着无坚不摧的力量,最为平淡无奇却包孕着酸成众味,外若平静无争内却拥有丰富的智慧和信念.  相似文献   
104.
粗心的害处     
小时候,我非常喜欢看书,而且还有一个特点:速度很快,大有"一目十行"的感觉。到了小学五、六年级时,我的"功力"日益加深。一部大块头的三国演义,三两天就"解决"了。可是爸爸、妈妈却说我看书不太认真。不过,他们的提醒我并不在乎,我一直保持着这种看书方式,直到那件事发生……那是一个暑假的周末,我在街上闲逛,在一个角落旧书摊上,我随手拿了一本《古  相似文献   
105.
苏轼虽一生坎坷多难,但他一直保持着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其旷达情怀堪为世人典范。文章先从苏轼的生平写起,介绍其旷达的表现方式:哲理地思考人生和放达地寄意山水,再写苏轼旷达的思想根源是其以儒为主、兼容佛老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106.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苏轼《初到黄州》一时感叹,何尝不是吾辈终生头痛之事?好在口腹之欲,不难满足,粗茶淡饭,似水流年。  相似文献   
107.
超然台记     
《超然台记》写于王安石和司马光新旧党激烈斗争时期,当时苏轼不愿卷入争斗,自动请求调任地方官,由杭州调到密州。章属于杂记。先议后叙,语言简洁,结构谨严,行疏密有致,体现了作随遇而安、超然物外、旷迭乐观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8.
苏轼是我国古代的文学大家,其散文代表北宋时期最高成就。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前赤壁赋》,在这篇犹如舷歌洞萧般哀怨,又如清风明月般的美文中,我们既尝到"文学"的美味,又获得"哲学"的启发,是为"文学"与"哲学"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09.
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眉山考察三苏祠时发表重要讲话,对三苏文化及其家国情怀作了充分肯定。对苏轼治理西湖的经验进行认真分析、总结,确实如习近平同志所说可以从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决策的科学性、强大的执行力是取得治理成效的关键因素。而“无所愧怍”的初心、实事求是的作风,对今天的从政者具有多方面启示意义。因此,从苏轼治理西湖“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不但具有历史价值,也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0.
叶乃初 《辅导员》2011,(32):23+28
苏轼的豪放词作《江城子·密州出猎》上阕描述的是"密州现在时出猎",下阕抒写的是"边关将来时出猎"。前者描述的是出猎的壮阔场面:倾城随太守,黄犬、苍鹰助阵,千骑卷平岗;亲射虎,老夫聊发少年狂,看孙郎。读来令人豪情满怀;后者用典志在抒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