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6篇
科学研究   7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2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居者有其屋”的美妙规划.在“市场化”口号的冲击下七零八落。作为全国住房改革的先行者和范本.深圳在经历了这样的摇摆和轮回后.才回到当初的思想原点:一个完善的住房体系.应该是政府与市场各司其职.分工合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42.
《体育与科学》2015,(4):6-13
中国足球在2005年的假球黑哨案中跌入低谷,2015年由中国中央高层组织、宣传并落实的足球改革事宜具有超体育价值。足球将再度成为世界范围内国家的文化符号,其隐性的价值蕴含有多民族国家精神凝聚力意味。足球改革必将割除中国社会中不符合现代性的因素,并可以在大众媒介的领域强化民众对法律的敬畏意识。足球改革具有探索出一条中国社会化组织再造工程的新路。  相似文献   
43.
方有林 《上海教育》2014,(28):67-68
长期以来,我们总是在感叹语文教学没有一部像样的写作教材。 1916年由上海当时著名的出版机构"会文堂"再版印行的《论史范本》,著述者葛陛纶虽不具盛名,但四册教材由其一人撰著完成,且质量上乘,堪称"论史"专题习作训练的典范文萃和经典指南。 "读""写"两手硬,缓解作文"五苦" 《论史范本》是一本指向清晰的"论史"专题习作训练"范本"。检视当下的写作教材或写作指导用书,由于缺乏针对性强的训练指向——引导和借鉴“四面出击”的多,针对学生习作“短板”的少,因此,学生的习作水平始终徘徊不前。  相似文献   
44.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不少课文,在语言的表达、材料的组织、结构的安排等方面表现出典型的写作特点,教师不但可以引导学生在写作时进行模仿,而且在阅读教学中,更应该用心挖掘课文范本中有利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素材,通过针对性的训练使写作技巧转化为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45.
大约于1763或1764年,也就是短暂的太平年代乾嘉盛世,一代英才曹雪芹即在贫病交加中赍志而殁,身后只留下相对完整的前八十回《石头记》,或许还有些后四十回的残稿及写作提纲。其后,又经高鹗和程伟元续写后四十回,并对全书进行修订和刊行,于是,我们就有了洋洋一百二十回的全本《红楼梦》了。  相似文献   
46.
一、范本教育的缺失:让学校德育陷入困境现今学校德育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尴尬——德育的低效性。这种低效性主要表现为德育效果差、效应低、效益不高。面对目前学校德育日益暴露出的问题,有人批评现在学校德育工作抓得不紧,做功太少。其实,这种批评未必中的,现行的学校德育每天  相似文献   
47.
上课没有课本行不行?这个问题在中国提出来,教师会感到荒唐:没有课本怎么能上课呢?而教育管理者则会愤怒:这简直是胡说八道,没有课本不准上课!这个问题在外国提出来同样使人莫名其妙:上课干吗非要有课本?我们上课经常没有课本。什么是教材?什么是课本?两者有没有区别?假设语文课没有了语文课本,我国学生的语文水平是不是又要下降一大节?语文课本到底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起什么作用?  相似文献   
48.
三、临帖问题常有人问,入手时或某个阶段宜临什么帖?又常问你看我临什么帖好?或问我学哪一体好?再或问为什么要临帖?更常有人问我怎么总临不像?问题很多。据我个人的理解,在此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49.
韩寒及"韩寒现象"在文艺界和教育界一直争论不休.但无论那一方对韩寒都存在着误读,如果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韩寒及"韩寒现象"也只是表征着当下多元文化趋向类型的一种-流行文化.  相似文献   
50.
同学们,如果你想学好书法,那你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选帖。帖是什么?是学习书法的范本。学书法可以不拜师,但不能不临帖。帖就是不说话的老师。择(zé)师不可不慎,选帖也非常重要。古人说:"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