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6篇
科学研究   21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61.
周国富 《学会》2014,(2):57-59
20年前,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迈入新的阶段,复兴中华茶文化、振兴中国茶产业日益引起茶界茶人乃至社会各方面的关注.1990年,由参加“第一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的中外茶人共同发出倡议,经过3年多精心筹备,1993年11月国家农业部正式批准成立“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从此中国作为世界茶与茶文化的故乡,有了首个国际性的茶文化研究和促进的专门组织.  相似文献   
62.
基于福建茶产业的发展现状,运用SWOT分析方法指出福建茶产业自身的优势、劣势以及外部环境中的机会、威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发展福建茶产业的几点建议:发展虚拟产业集群,增强产业竞争力;提高安全质量,开发有机产品;以科研创新推动产品转型升级;加大品牌宣传,提升品牌形象;加强闽台合作,突出区位优势。  相似文献   
63.
茶产业是普洱市的特色产业、富民产业、和谐产业,在普洱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近期普洱茶产业的现状分析和研究,提出一些相关的看法和见解,旨在推动茶产业的发展方面能够取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4.
《大观周刊》2006,(28):47-47
普洱茶是21世纪云南经济起飞的加速器.更是云南休闲生活方式的缘起之处。人们狂恋普洱茶的时候,陈波也加入了其中,创办了“云福春”茶庄,并成为云南最优秀的普洱茶品牌勐海茶厂“大益”茶的代理商之一。十多年前曾经在商海经营成功的陈波,用出世又入世的心态来看待普洱茶热。他庆幸,生在云南的自己,今生因为与茶叶这片叶子结缘而收获颇丰。怀着感恩的心情,他希望将云南的茶产业做大,做成真正造福万民的产业。你可以不相信,但陈波笃信:“你快乐就是我快乐。”[编者按]  相似文献   
65.
省报的权威性如何体现?新闻如何更好地服务经济? 从2005年初到2006年底,整整两年时间里,《湖北日报》十次派记到五峰及竹溪、竹山、英山等茶叶主产区,先后就湖北茶产业的发展问题,刊发了23篇重头报道,篇幅超过5万字。[第一段]  相似文献   
66.
2019年5月15日,第三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在浙江杭州开展。梧州六堡茶再次组团出征杭州,今年的阵营空前强大丰富!梧州市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组织10家六堡茶企业组团参展,较上年再增2家。分别有:广西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广西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梧州市天誉茶业有限公司、广西梧州圣源茶业有限公司、广西芊河茶业发展有限公司、苍梧县六堡茶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苍梧雄业六堡茶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苍梧六堡茶业有限公司、广西梧州纯好茶业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67.
云南省是全国产茶大省,自古就有饮茶、种茶的习俗,凭借着天然的自然优势,茶叶已然成为云南省重要特色高原经济作物。云南茶产业已成为云南稳固边疆、富裕农民的大产业,重视茶产业的发展对加快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8.
《华夏星火》2008,(10):26-29
李瑞河出生于台湾南投县,但他在各大场合总是这样介绍自己:"我是福建漳浦人。"他最喜欢在自己的茶庄里饮茶,经常一个人靠窗坐下,自己动手沏茶、品茶。每逢茶客,他便慈祥而温和地与客人打招呼。此时,在不知情的人看来,这只是一位着装素淡的老人。就这样一位茶产业界的传奇人物,有着怎样的茶缘和茶梦,又是如何解读茶道的呢?  相似文献   
69.
王俊青 《今日科苑》2010,(18):93-93
从安顺茶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以及对安顺茶产业发展的优势来看,安顺茶产业的发展方向应该走茶叶商业营销和茶叶人才资源市场环节才能获得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70.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各地区、省市对经济带建设的诸多思路与设计不断涌现,但缺乏对茶产业发展的整体和长远规划。这主要源于对茶产业与茶文化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地位与作用认识还不明确。陕西有着丰富的茶叶资源和茶文化资源,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大有可为,但首先必须明确陕西茶产业与文化在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所具有的地位与作用,纠正一些偏颇甚至错误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