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72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18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孙喆 《学语文》2014,(5):15-16
一、导入 蒲松龄在名著《聊斋志异》中用奇幻的笔法、曲折的情节、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与众不同的世界。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这样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1986年《聊斋志异》被搬上荧屏,拍成电视剧。我们来欣赏电视剧主题曲:"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牛鬼蛇神它倒比正人君子更可爱。"(播放视频)  相似文献   
102.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蒲松龄少时几次赴考都名落孙山,于是愤而放弃科举转而著文。为激励自己,书此落第自勉联刻于铜镇尺上。上联用的是项羽破釜沉舟、大破秦兵的典故,说明做事要有项羽那种拼搏到底、义  相似文献   
103.
蒲松龄著作的流传过程中,其同乡孙锡嘏功不可没。他亲自整理的《聊斋志异》手抄本,出自蒲松龄后裔,弥足珍贵;他抄录的蒲松龄文集,后被耿士伟编选为《聊斋先生遗集》,是《聊斋文集》的第一个印本;他抄录的蒲松龄诗集成为路大荒整理《蒲松龄集》诗歌部分的主要依据。在其所撰《聊斋志异》跋语中,孙锡嘏还对《聊斋志异》作了全面的分析和评价。在《聊斋志异》及聊斋诗文的保护与传播过程中,孙锡嘏可谓居功至伟。  相似文献   
104.
"儿女之情"指男女之间的情爱。语见《北史·荀济传》:"自伤年几摧颓,恐功名不立。舍儿女之情,起风云之事,故挟天子,诛权臣。"例如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二:"孩儿今已离尘奉道,岂复有儿女之情。"(离尘奉道:指出家作僧尼道士)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长亭》:"妾遵严命而绝儿女之情,不敢循乱命而失翁媳之礼。"刘白羽《第二个太阳》一章:"当他站在月台上目送她时,在车玻璃窗后面他依然看到妻子那难以抑制的凄楚神色,自己心中也有些戚然……他伸手拉了一下大衣。他想逐走这儿女之情。"  相似文献   
105.
《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以志怪传奇为特征的文言小说的杰出代表。通过对悍妒文化做源流梳理,例举历史上有名的悍妒典故,认为明清小说家提出的疗妒法主要有:以悍制悍、佛法疗妒、道德说教等。  相似文献   
106.
情节是构成小说最重要的因素。《聊斋志异》是我国清代作家蒲松龄创作的一部优秀短篇小说集,作品不仅追求神奇怪异、荒诞不经、曲折生动、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而且以简洁精练、以少胜多的手法营造凝练集中的情节,笔法多变、千姿百态。独特的情节艺术处理手法使《聊斋志异》成为我国庆节小说的典范。本文从简洁精练、曲折生动、神奇怪异三个维度对其情节艺术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07.
《聊斋志异》中对爱情的描写十分精彩,同时又耐人寻味。在这些爱情故事之中,既有直观的现实基础,又有理想的爱情升华。作者蒲松龄所书写的爱情可以说是千奇百怪,极尽想象之能事,《聊斋志异·宦娘》的人物关系设置极其独特,本文主要从其人物关系入手,对作品进行分析与解读。  相似文献   
108.
在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妇女一直处于被压迫、受歧视的地位,而诞生于封建社会晚期的《聊斋志异》中却描绘了大量有现代特色的新型女性形象,表现出女性自主、独立、不屈的优异品质。  相似文献   
109.
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对蒲松龄和《聊斋志异》作了严厉的批判,既指责作品内容驳杂和不真实,又影射蒲松龄用《聊斋志异》来发泄对现实的不满,造成了很不良的社会效果。纪昀创作《阅微草堂笔记》就是为了挽回《聊斋志异》的不利影响。尽管纪昀的创作态度和作品的社会影响与蒲松龄及《聊斋志异》截然不同,但《阅微草堂笔记》同样内容驳杂和不真实。  相似文献   
110.
英子与婴宁     
通过对比汪曾祺久负盛名的短篇小说《受戒》与蒲松龄《聊斋志异》的经典名篇《婴宁》,发现《受戒》中的英子宛如婴宁。她们均成长于理想的世外桃源,一样的年龄,一样的爱花爱笑,天真烂漫,在意中人面前都采取了积极主动的态度。作者在二人身上也都寄托了共同的人生理想。两个艺术形象的不同之处在于:婴宁是一个悲剧,体现了作者对封建礼教的批判,英子是一个喜剧,体现了作者对人性本真的乐观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