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2篇
教育   132篇
科学研究   62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8 毫秒
211.
关于符号处理范式在认知科学中的地位和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在概述符号处理范式(或“PSSH”)的理论框架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就联结主义对该范式的挑战以及符号处理论者的应答与辩护作了客观的述评。论文表明符号处理范式仍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并不因为它受到联结主义的挑战就会失去自身存在的价值。从“信息处理”基础假定的合理性、PSSH具有的解释力以及它与联结主义的内在联系来看,断言联结主义即将取代符号处理范式尚为时过早  相似文献   
212.
李遐 《现代语文》2006,(3):103-105
语义是语言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社会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影响各个方面的现象.20世纪80~90年代以来,随着机器翻译、符号学、信息论、认知科学等学科的迅猛发展,语义已成为许多学科研究的中心课题,语义学这个昔日的"灰姑娘",开始受到诸多的青睐.语义理论的研究和发展,将为语言教学开辟出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如何使这些研究成果科学有效地指导语言教学,尤其是对外汉语教学,其间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文不揣浅陋,拟就语义分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213.
我国智能情报检索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栗莉 《情报科学》2001,19(2):217-221
本文回顾总结了我国15年来对智能情报检索的研究,对我国智能情报检索研究的现状和当前我国智能情报检索研究的重要课题进行了评述,概括出我国智能情报检索研究的总体特征,探讨了我国智能情报检索实现的几个难点,并对此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14.
我国素来注重高危行业的安全问题,近年来重大事故仍时有发生。安全管理必须改变安全与创新相悖的陈旧认识,引入新思路和新方法解决安全问题。在创新理论和安全认知科学理论的基础上,本文探索了安全创新对企业安全绩效的影响。首先分析了安全创新的内涵、结构、要素及其作用机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对跨越7省的32家企业的442名员工做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安全创新意愿与安全创新资源通过安全创新的行为对企业安全绩效产生正向影响,说明安全创新对于提升高危行业的安全性有显著积极作用,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15.
初冬时节春意暖,八方名流聚独山(清华、云端)。友芝故里传佳话,文化认知谱新篇。11月26日至27日,由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科学中国人》杂志社、陕西师范大学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共独山县委宣传部和中共独山县委统战部联合主办,清华大学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贵州省独山县影山镇人民政府、贵州宜辰净心谷管理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第十四届全国认知科学会议暨第八届中国与世界认知科学国际会议在百年名校清华大学和文化古城独山县同时召开。  相似文献   
216.
林新竹 《山东教育科研》2014,(11):I0008-I0008
《认知翻译学探索:创造性翻译的认知路径与认知制约》这本书从认知科学尤其是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了创造性翻译研究的几个核心问题,其中具体包括:翻译为什么具有创造性;翻译具有怎样的语言与认知基础;创造性翻译的微观过程涉及哪些内容,其动态如何表现以及创造性翻译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几大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217.
认知语言学     
认知科学囊括:认知心理学、认知社会学、认知语言学、认知人类学、认知行为学、认知考古学,等等。认知语言学包括:认知音位学、认知词汇学、认知词典学、认知语法、认知语义学、认知语用学、认知语篇学、认知诗学,等等。认知语言学中虽然有不同的理论方法,但具有共同的理论原则。认知语言学的核心假说是,语言能力是人的认知能力的一部分,是一个结构有序的由有意义的语言构式组成的清单库,与社会、文化、心理、交际、功能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18.
认知表征问题是认知科学哲学研究中的基础性论题和前沿性论题。在认知科学发展历程中,相继出现了心智的数字计算—表征观、心智的联结主义计算—表征观、激进的涉身认知非计算—表征观和温和的涉身认知计算—表征观。这些认知表征观都是从不同侧面对人类认知的说明,都有合理性和不足之处。所以,我们不应该采取那种"非此即彼"的全盘否定的态度来看待它们,而应该采取"既—又"的综合多元论研究方法来分析它们。这对当前认知科学哲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19.
为了建立安全信息认知的学科理论,从学科建设的角度开展安全信息认知学的学科建设理论研究.首先,基于学科交叉特点,在安全科学、信息科学、认知科学的基础上给出安全信息认知学的定义、内涵和学科性质;然后,论述安全信息认知学的理论基础及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构建依据、学科分支及分类、应用前景等学科基本问题,为安全信息认知学的构建提供建设性框架.研究结果表明,安全信息认知学是以预防系统事故发生为目的,具有差异性、创新性、系统性以及实用性的一门学科,是安全科学技术、信息科学、认知科学、哲学以及其他学科交叉形成的产物,在构建上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主要包含信源、信道、信宿三大要素,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对照实验法、微观-宏观法、调查法、数学法、系统法等,在事故预防与智慧安全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20.
近四十年,“自然的”“自然性”“自然认知”此类表述频繁出现在认知科学的各个分支学科中,用于刻画某些文化现象和认知类型的自然性特征,尤其在宗教认知科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文化与认知以及科学的认知科学研究中为甚。其中,自然认知被认为是一种运行快速、自动化的、非反思的、不受意志控制、认知负荷小的认知机制,在解释文化的自然性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收集并分析学者对“自然”一词的用法可以发现,自然认知实则可细分为四种类型。目前学界将自然认知的四种类型混为一谈,忽略了它们的形成过程和本质差异,使得借助于自然认知解释文化现象和认知机制的自然性显得不具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