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484篇
科学研究   249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得者、美国教授费舍尔认为,“给学生空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有空间”,才可能有想象力,才可以进行创造。由此,我想到了学生的写作。写作就是学生的一种创造。这种创造的成功需要“给学生空间”。  相似文献   
32.
在一次科学会议上,有人向三位科学家提了一个问题。三位科学家都因为没有仔细考虑作出了错误的回答,其中有一位还是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下面,证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33.
美国人鲍林因对分子结构的研究,特别在化学键的类型及其与物质性质、与生物体之间关系方面的研究,荣获了1954年奖。他30年代初最早把量子应用到生命分子结构的研究上,利用X射线衍射、磁效应及形成化合物的热效应来计算原  相似文献   
34.
王夕 《今日科苑》2015,(1):48-51
<正>从前,出租车司机们率先用行为印证了大脑具有强大的类似GPS导航系统一样的认路能力。在科学界,大脑的这项能力叫做空间认知,是大脑学习能力的一部分。而大脑是如何实现这一功能的,一直困扰着人们。而今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得主,约翰·奥基夫博士以及莫泽博士夫妇,用科学的方法,彻底弄清楚了这一现象背后的大脑机制。"认知地图"真的存在么?"这项研究之所以得到诺奖青睐,绝非偶然。这项研究在大脑研究方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35.
交叉学科往往是学科新的生长点,有可能产生新的科学突破,为科学带来革命性的发展。交叉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大量跨学科的人才,而高水平跨学科人才的培养始于交叉学科的研究生教育。文章选取1901-2013年诺贝尔科学奖获奖者为研究对象,以是否师从诺贝尔奖得主为分组变量,从物理、化学和生理或医学三大学科内和跨学科角度对比分析师承效应的影响,凸显跨学科师承效应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与单纯的学科内师承效应相比,考虑跨学科师生关系的师承效应可更显著地促进未来诺贝尔科学奖获奖者的成长和成才。  相似文献   
36.
汉英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语言结构存在诸多差异,诸如汉语是典型的主题突出型语言,而英语是主语突出型语言,正确处理这些差异有利于实现两种语言之间的成功转换。本文以莫言的"诺贝尔奖讲座"的英译文中的例子来探析葛浩文在汉译英中主题向主语转换的基本翻译方法,比如主语的选择和转换、主语的增补,以及人称主语与物称主语之间的转换,以期为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提供更多有用的借鉴。  相似文献   
37.
包泽 《今日科苑》2014,(9):69-70
<正>如果你想活到100岁,也许可以从诺贝尔奖得主身上找到答案。英国一项研究结果显示,诺贝尔奖得主普遍长寿。前不久,据美国《读者文摘》报道,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伊莉莎白·布莱克本、卡罗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总结出五把延缓人类衰老的"钥匙",为你开启长寿大门。长寿"金钥匙"之一——"乐观""人要想健康活到100岁,心理平衡的作用占50%以上,合理膳食占25%,其他占25%。"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8.
8位华裔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得主的获奖因素主要包括:兼具中西文化和教育背景,中西思维模式融合,出身名校,师从名师,全部获得博士学位,获奖成果在中青年时期完成,都在世界一流大学或科研机构工作过,工作平台和科研条件非常优越,热爱科学,追求真理,对科学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敢于挑战传统理论,具有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对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启示有:加强中西文化教育,严格研究生导师遴选标准,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加强实验室条件建设,注重课外实践活动,提倡学术自由,重视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39.
<正>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日前揭晓,中国科学家今年依然缺席科学类奖项。早在2001年,杨振宇曾预言,20年内,中国在自然科学领域肯定能有人获奖。而今,如何看待这一预言?我国自然科学领域何时能实现零的突破?去年莫言斩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公众对于中国人冲击诺贝尔科学奖的信心有所提振。对于国人之于诺贝尔奖的这种急切的渴望,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光灿教授认为,这种关注可以理解,但不必太过。  相似文献   
40.
<正>"最近老是睡不好,真烦人。"现代社会,不少人都为失眠所困。科学家们也一直在孜孜不倦寻找扰乱我们睡眠的"罪魁祸首"。最新的研究结果是:我们的身体里,有一种和睡眠相关的基因,如果这种基因缺失,就会产生睡眠障碍。这则消息让人没法淡定了:"失眠居然是因为基因出了问题,那还能治吗?""既然是基因的问题,那会不会遗传啊?我的老爸老妈经常失眠,那我以后是不是也会失眠啊?"先别急,来听听研究者是怎么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