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443篇
科学研究   228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 毫秒
721.
去年10月6日,1997年度诺贝尔医学奖揭晓,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生物化学教授、神经病学专家斯坦利·普鲁辛纳因发现了一种全新的致病因子——普里昂(prion)并在其致病机理的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而获此殊荣。  相似文献   
722.
该还是不该,这是个问题。诺贝尔曾有一句名言——"人类从新发现中得到的好处总要比坏处多。"的确,没有新发现、新发明,就没有人类的进步,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具体到某一项发明上,情况反而复杂多了。它给人类带来的好处多还是坏处多?它应该被发明出来还是将它发明出来压根就是个错误?有时候真的不容易回答,即使聪明如爱因斯坦,同样会面对这样的难题。面对嚣张的纳粹,爱因斯坦曾向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研制原子弹。可是到了1945年春天,美军进占德国西部,发现纳粹的核研究只限于实验室阶段,并没有制造核武器计划。爱因斯坦有些后悔,因为他知道核武器的厉害,于是,马上向白宫提出没有必要再使用原子弹了。然而,包括核弹在内的武器一旦研制出来,使用还是不使用的问题就不是由科学家所能决定的了。在如此严肃的问题上,科学巨人爱因斯坦都无可奈何,这充分说明评判一件发明是好还是坏,真的是一件很难很难的事情。有些东西,刚发明时谁都说好,也许过一段时间,它便成了过街老鼠。发明由"好"变"坏"是人们认识提高的结果。过去,人们病了,医生常常会给你开一大把四环素——它还真有点像万能药,对有些病治疗效果奇佳。可是,后来才被发现,长期服用这种东西,容易出现"四环素牙"。可以肯定,四环素的研制者的初衷并非如此,但他给人们制造了一口黄牙。现在不吃四环素了,牙齿也不黄了,可是更多的人的初衷竟也改变了,心也黑了。医疗新发明层出不穷,一种比一种"疗效显著",直骗得你没病也被气出病来。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未来世界将会面临哪些或善良或邪恶的奇妙发明吧。  相似文献   
723.
<正>2010年10月4日至6日,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和化学奖揭晓。英国剑桥大学的英国科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Robert Edwards)因"发展体外授精疗法"而荣获  相似文献   
724.
陈婷婷  吴彪 《科学中国人》2010,(11):106-108
2010年10月4日,诺贝尔获奖名单的揭晓仪式按惯例在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诺贝尔大厅"举行,可容纳200人的大厅同往年一样座无虚席。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秘书长戈兰·汉松首先宣布将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英国生理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以表彰他在体外受精技术领域做出的开创性贡献。1978年爱德华兹缔造了世界上首例试管婴儿,从此世界生殖医学界便为之狂热,至今全球已有四百万人因他而降生。1988年3月20日,我国首例试管婴儿在北医三院降生,他的出生奠定了我国在生殖医学领域的领先地位。二十几年后,这位享誉世界的试管婴儿之父罗伯特·爱德华兹来到了北医三院生殖医学中心,与年轻的中心主任乔杰及其全体医务人员进行了专业技术的交流,共同展望着生殖医学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725.
对1981—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55位获得者SCI论文和顶级期刊《Cell》、《Nature》和《Science》(以下简称CNS)论文进行了排序—频度分布研究,55位获奖者科学论文数量指标除独著论文数外均呈负对数分布,质量指标均呈负指数分布;各指标的集中度量值波动于0.308~0.637之间,与普赖斯定律有偏差。提示排序—频度分布模型在微观层次也具有可适性;科学精英内部的分层工具有异于科学共同体;科学家在科学共同体的层级进阶取决于科学论文评价目的的实现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