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90篇
科学研究   178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2008年5月23日是物理学家约翰·巴丁诞辰100周年的日子。巴丁是至今为止唯一一个两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他发明了晶体管、解释了超导现象。尽管他取得了这么特殊的成就,可是我们并没有感到"巴丁"这个名字振聋发聩。由于在很多人看来,天才往往是一些性格思维与常人迥异、行为举止  相似文献   
42.
余海若 《今日科苑》2007,(21):52-55
美国人拉比1937年发明核磁共振法,用分子束核磁共振的方法来确定核磁矩,1939年利用这个方法对质子及氘核的磁矩和光谱进行了精密测定,发现氘核具有四极矩,获194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根据他的理论,50年代诞生了核磁共振仪,并导致了原子种、微波辐射和激光的产生。  相似文献   
43.
霍夫思塔特(Robert HofStadter,1915—1990)因开创电子与原子核散射方面的研究并运用这种方法获得了有关原子核结构的概貌,穆思堡尔(Rudolf Ludwig Mossbauer,1929-)因研究g辐射的共振吸收并发现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穆思堡尔效应,共同分享了1961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44.
余海若 《今日科苑》2007,(19):78-81
苏联人朗道1937年代创立了液氦的超流动性理论:对液氦在2k下为什么具超流性作了理论说明,认为液体氦只存在一种流体,只不过这种液体的性质在不同温度时是不同的。他的理论奠定了凝聚态物理学的基础,开创了凝聚态物质的研制工作,也为超导研究指明方向,获196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美国人安德森、范弗莱克与英国人莫特因对磁性和无序系统的电子结构的基础研究成果,获197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安德森和范弗莱克创造了抗磁性、顺磁性材料,用于制造电脑上的电子开关和存储器;莫特则研制成非金属固体磁性材料,广泛用于磁带录像器、电脑和太阳能转换器中。  相似文献   
45.
肖飞燕 《物理教师》2011,(11):54-54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3-5(2010年第3版)第19章第4节"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第79页)的旁白这样表述"I.约里奥-居里(I.Joliot-Curie)和F.约里奥-居里(F.Joliot-Curie)是M.居里和P.居里的女儿和女婿,由于发现了人工放射性而获193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46.
大师疑问路在何方2009年10月31日,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钱学森先生(1911—2009年)与世长辞。随之,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一钱学森之问引起了广泛的热议和深入的思考。上至总理、下至普通老百姓都尝试着去寻找答案,探寻问题解决之道。在从社会环境、教育制度、教育工  相似文献   
47.
在世界科学发展史上,有这样一个引人注目的往事:1905年,爱因斯坦揭示了“第一种波粒二象性(光的波粒二象性)”,1916年密立根对此进行了验证,两人分别在1921年、1923年度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23年,德布罗意揭示了”第二种波粒二象性(电子的波粒二象性)”,1927年戴维逊和小汤姆逊对此进行了验证,这也令他们分别在1929年、1937年摘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48.
李竞 《百科知识》2011,(22):4-6
宇宙在"大爆炸"中诞生,但会往何处去呢?获得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美、澳三位天体物理学家,通过对超新星的观测给出了答案:宇宙膨胀不断加速,而且逐渐变冷。这个发现,被瑞典皇家科学院称为"震动了宇宙学的基础"。为什么说此发现意义如此重大呢?我们还是先从人们对宇宙的认识说起。  相似文献   
49.
电与光     
正阿尔伯特·爱因斯坦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被誉为"现代物理学之父"。创立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被看做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因为对理论物理学的贡献。特别是发现了光电效应而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爱因斯坦卓越的科学成就和其原创性使得他在物理界有崇高的地位。  相似文献   
50.
我们都知道,我们自己和周围的事物都是真实存在的,都是有质量的。然而,将这个人.所共知的现象解释清楚,却一度难倒了科学家,他们解释不清楚物质为何具有质量。直至1964年,这个谜底才被比利时理论物理学家弗朗索瓦·恩格等人揭开。原来,有—种玻色子赋予了其他基本粒子以恻生,从而让物质具有了质量。2013年,这两位科学家因为这个发现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