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90篇
科学研究   178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1.
郭倩 《下一代》2014,(8):36-37
1.爱因斯坦是一位举世闻名的伟大的科学家,被人们誉为二十世纪的科学巨匠。1905年他建立狭义相对论时才26岁,1916年在此基础上推广为广义相对论。由于他在理论物理学方面的贡献,特别是发现光电效应规律,于1921年荣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金。2.1879年3月14日,爱因斯坦出生在德国南部的一个古老的城镇。在他4、5岁的时候,还不怎么说话,父母很着急,以为他是一个哑巴。  相似文献   
52.
正《数学课堂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所以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教学活动中,要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53.
正瑞典皇家科学院2013年10月8日宣布,将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比利时物理学家弗朗索瓦·恩格勒特和英国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以表彰他们描述了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并成功预测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希格斯玻色子又称上帝粒子。2012年7月2日,美国能源部下属的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宣布,该实验室最新数据接近证明被称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2013年3月14日,欧洲核子研究组织发布新闻稿表示,先前由  相似文献   
54.
范德瓦耳斯(Johannes Diderik Van Der Waals,1837~1923)因在气态和液态方程方面的研究工作,获得了1910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55.
《物理教学探讨》2006,24(7):F0002-F0002
本书系统有序地辑录了从上世纪元年(首届)至本世纪初诺贝尔物理学奖百余位获得者的主要成就,也拟籍此勾勒出现代物理学发展史的轮廓。文章中并没有刻意去记叙这些科学家的生平和趣闻轶事,而是着墨于对其发现研究过程中的逻辑思维方法和获奖成果的介绍……  相似文献   
56.
爱因斯坦是20世纪的科学巨匠,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毕生致力于物理学的研究和教育工作。在1999年世纪之末,新千年之际,世界不少大众传播媒体将爱因斯坦评为“世纪风云人物”,对于他作为一名物理学家对物理学作出的卓越成就,早已经同他的相对论一样闻名于世,然而爱因斯坦作为一名优秀物理教师及其深邃的物理教育思想,却鲜为人知。爱因斯坦早年当过家庭教师,创立相对论后在多所大学担任物理学教授,到过世界许多著名大学讲学,主持过多期相对论高级计论班,培养了一大批世界一流理论物理人才,从他从事物理教师的工作过程中,我们可以挖掘出他对物理教育有不少精辟的独到的见解,希望能对我们今天的物理教育工作者拓展视野,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7.
《物理教学探讨》2006,24(3):F0002
1927年——康普顿和威尔逊 康普顿(Arthur Holly Compton,1892-1962)因发现康普顿效应、威尔逊(Chales Thomson Rees Wilson,1969-1959)因发现通过蒸气结观察带电粒子径迹的方法,共同分享1927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58.
《物理教学探讨》2005,(10):F0002-F0002
斯塔克(johannes Stark,1874-1957)因发现极遂射线的多普勒效应和在电场作用下光谱线的分裂现象获得了1919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59.
《物理教学探讨》2007,25(2):F0002-F0002
珀塞尔(Edward Mills Purcell,1912—1997)和布洛赫(Felix Bloch,1905—1983)因发展核磁精密测量的新方法及其有关的发现,共同分享了1952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